《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济水西关学校 段军霞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P67—68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猜测、操作、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究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济水西关学校 段军霞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P67—68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猜测、操作、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究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相关问题。
2、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体会“转化"和“极限"的数学思想,增强空间观念,开展数学考虑。
3、 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络的逻辑之美,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才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提醒课题
1、谈话引入
前些日子我们已经研究了圆,今天咱们继续研究圆。
2、画圆
首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圆规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圆.
3、比较圆的大小
请小组内同学互相看一看,你们画的圆一样吗?为什么有的同学画的圆大一些,有的同学画的圆小一些?看来圆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4、提醒课题
我们把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出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确定策略,体会转化
(1)明确研究问题
师:同学们都认为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有关,那么圆的面积和半径终究有怎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2)体会转化
怎么去研究呢?这让我想起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同学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谁能用几句话简单地概括一下这个故事?曹冲之所以能称出大象的重量,你觉得关键在于什么?(把大象的重量转化成石头的重量)
其实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就常常用到转化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大脑中快速搜索一下,以前我们在研究一个新图形的面积时,用到过哪些好的方法?
预设:
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推导方法。
当学生说不上来时,老师提醒:比方,当我们还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是利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割补法)
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又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或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课件演示推导过程)
小结:
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点?
(3)确定策略
那咱们今天研究的圆是否也能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呢?(……)
假设我们也像推导三角形、梯形面积那样用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形拼一拼,你认为可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吗?那怎么办呢?(割补法)怎么剪呢?
①引导学生说出沿着直径或半径,把圆进展平均分;
②师示范4等份、8等份的剪法和拼法;
2、明确方法,体验极限
(1)学生动手操作16等份的拼法;
(2)比较每一次所拼图形的变化;
(3)电脑演示32等份、64等份、128等份所拼的图形,让学生体验分成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
3、深化思维,推导公式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转化后的长方形,它和原来的圆有什么联络?(请同学们在小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4)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