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过成一首诗
原作呈现
每天过成一首诗
一地落叶黄,流年宛相濡以沫地过着平淡的日子,在喧嚣的社会中,犹如一缕亮光,照亮了彼此的年华和生命。
外婆年轻时是典型的大家闺秀,性格内敛,从小在诗书文化气氛中长大的她,能书善画,家中至今仍存其大作。相比之下,外公外向活泼,精通各种乐器,哪怕是再劳碌的日子也会抽出时间来上几曲。由于政治运动,外公外婆并没有时机好好享受他们的壮年时间,而是在苦难中相互怜惜,相依为命。
政治运动过去后,外公外婆最终有时间感受生命的美妙了。他们居住在一处青砖红瓦的房屋里,享受着生命赐予的安静。屋后的院子被细心打理成一座小花园,一张不大的折叠桌叠起靠在墙上。妈妈小时候最爱在后院玩耍,一簇簇落地的兰花是妈妈的最爱。花园里也种有月季、蔷薇等花儿,花朵硕大丰腴,五彩缤纷,你追我赶地盛开着,恰似外公外婆的生活,绚丽且富有朝气。
闲暇空余之时,趁着晴好天气,外婆就翻开折叠桌,摆上笔墨纸砚,铺上薄如蝉翼的宣纸,墨笔丹青,细腻勾画,几笔下去,一朵莲花便跃然纸上。外公站在一旁帮外婆磨墨,轻轻地,缓缓地,目光落在外婆笔下,嘴角却扬起不易发觉的弧度。素净的宣纸上勾画出的玉色莲花活灵活现;夕阳下相濡以沫的身影,又何尝不是一幅浑然天成的佳作呢?
我去探望他们时,时时能看到外公外婆携手坐在敦实的石凳上,或是渐渐地絮叨,或是各捧书卷。夏日的夜晚,月光盈盈,穿过层层的枝叶,把柔软的轻纱静静地披在外公外婆的身上。外公掏出随身携带的口琴,吹起我再熟识不过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外婆在一边轻声唱和,双手打着节拍,而我那么偎在外公怀里听着,看着,笑着……曾经的青春、热血、爱情和盼望,都在这首歌里澎湃,让他们的心重新荡漾起来。这场景,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任谁看都会感受到他们的诗意与温情。把每天都过成一首诗,这样的日子始终绵延到此时此刻,即使是在高楼林立的社区中,他们诗意的生活方式也未曾变更。
他们的生命交相辉映,编织成一曲平淡和缓的琴音。没有浮夸,没有造作,却印证了相守,印证了永恒。
〔山東淄博市临淄区遄台中学〕
升格启示
运用细微环节写好画面,让作文化腐朽为奇妙
提到画面,我们会想起唐诗宋词中不少经典名篇,尤其是素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美誉的王维的经典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更会想到元代马致远的那曲《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陈列九种事物,三个画面的营造,如同蒙太奇电影镜头,那种视觉冲击力简直无与伦比。因此,在记叙文写作中,画面感营造是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
那么,什么是画面感呢?所谓“画面感”就是用语言文字描述一个画面,通过必须方式的描述营造出一个意境,使“文中有画”,大脑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出一幅幅画面。记叙文写作中,抓住“画面感”这个关键词,就是抓住了记叙文写作的命脉。
读完君泽的原作,觉得表达语言多,描写不够细致,致使画面不美,构造层次支配不当,不能很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因此,在修改时,我们把运用细微环
每天过成一首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