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缘堂随笔读后感
篇一:缘缘堂随笔读后感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一位广博的学者,一个平实的凡人,一位真实的彻悟者,丰子恺,不仅能以其简雪,人们在感慨的时候,也觉得没有什么希奇了,许多平民百姓正是盼望有一些变数,使他们不至于恒久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当然,他们在祈祷上苍时,并没有求佛不给那些富贵之家照顾。事实上,一个家庭顺延几代之后,就会有一些崛起与落差,少有十代都富贵而谦和的,因此,社会上流传这样的说法:家无三代富,清官不到头。这是规律,这也是伤感,这更是无奈——没有读懂人生的无奈。正因为人生是如此短暂,即使你能活上百来岁,或者与彭祖一样以八百岁为人生之秋,对于浩渺的宇宙来说也是短暂的。人都是时间这一辆永恒列车上的一员,不同的是,有的人从这里上车,有的人从那里上车,有的人在这里下车,有的人在那里下车,每一站都有人上下,假如人们的人生犹如上下车一样,那便是圆满:上车便是喜悦,下车更是喜悦。到达这一境界是异样难的,不是有许多人因为在车上打瞌睡,一不当心该下车时却未下车,这于人生来说或许不是很大的悲惨,人们只是这样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但这样的生命没有多大价值。那些在车上担心分的人,甚至危害乘客平安的将会被提前逐下车,于人生来讲,那便是生命的完毕。因为时间的顺延性与不行逆转性,人生便是唯一的,也可以说是一次性的,从这一角度讲,人生真不如南山脚下一株草,枯草逢春又添绿,人生枯老无再春。既然这样,我也能理解庄子面对妻亡这一世人公认的大打击为什么会鼓盆而歌:人从生到死,都是自然的,犹如四季更替,万物更新。万物的存亡都有定数,严格地讲,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物质,更难有永恒的精神与信仰。自然和谐的总是最美的,因为它们保持本质的纯净。最美的人是儿童,因为他们拥有最纯净的本质。儿童的一颦一笑无不是由心使然,举手投足都不曾造作。丰子恺从他那四个燕子似的儿女身上悟出了儿童的名贵和宏大,甚至觉得不配为其父。丰子恺感慨于儿童的“满意而言”,感慨于儿童乐观丰富的生活,更感慨于“我们原来也是同他们那样的,谁造成我们这样呢?”成人,是在生活中蒙了灰尘污垢的,眼睛才会浑浊,心灵才会蒙纱,进而惯用虚造的心态和眼神,于是,世界就走了样。世界何其大,一人一心思,一人一顾虑,就足以让一个世界生出无穷的世界,让一件事幻成无穷的事。追究是谁造成大人不能“满意而言”,不就是人类制造的生活本身吗?曹操临沧海而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世人只当是劝人刚好行乐,错矣。他是在警醒人们人生短暂,在人生的短暂中应当缔造无限的功业。丰子恺在《晨梦》中诠释了广为人叹的“人生如梦”,也是在警告世人不要在如梦人生中失去“真我”。“‘人生’已被反复了数千遍,都像昙花泡影的倏现倏灭。”“这便是为了人生的饱暖的开心,恋爱的甘美、结婚的华蜜、爵禄富贵的荣耀,把我们骗住,致使我们无暇回想,流连忘返,得过且过,提不起穷究人生的根本的志气,糊涂的死。”丰子恺是一个佛教徒,所以他的文章散漫中见出空灵之性,平淡中见出非凡的彻悟。“一粒沙中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正是那些些微的小事出动了他敏感的心弦。他赞美着儿童的纯真,赞美着万物的奇妙。“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自然中包含着多少人类不能企及的才智。罗丹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觉。”或者,
缘缘堂随笔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