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旧《学前教育课程指引》对比分析
李 辉 [摘要]香港2006年版《学前教育课程指引》与1996年版《学前教育课程指引》在时代背景、编写目的、指导重点、编排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原则等方面有所不同。新《学前教育课程指引》提出了全指引这么做的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性原因是在过去十年中香港政府没有对2-6岁幼儿进行过大规模的抽样调查研究,缺乏最新的幼儿发展常模和研究数据。
5、课程内容不同
旧指引以游戏、学习和照顾作为课程活动的三大要点。分别论述与这三方面相关的教学目的、教学原则、学习范围、活动内容、设备教材等。整体来说,旧指引的指导性较强,教师容易操作。新指引以体能与健康、语文、早期数学、科学与科技、个人与群体、艺术等六个学习范畴呼应幼儿发展目标,要求采用统整课程模式,为幼儿提供建构知识、发展基本能力的学习机会。而要将这些原则性要求付诸实践,幼稚园和教师要为此作出不懈努力,还要寻求专家的帮助。对幼稚园和教师来说,这很不容易。
6、教学原则不同
旧指引重点介绍2-6岁幼儿的发展特征及学习目标,强调儿童发展的共同规律,强调循序渐进。虽然也有个别教育特色,但并不明显。新指引则偏重以幼儿为本的学习。强调幼儿从游戏中学习、从做中学习、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中学习,要求教师采用不同主题,运用灵活多变的综合课程设计,以游戏方式发挥各种活动的独特价值及功能。兼顾幼儿不同学习范畴的知识、技能及态度培养。新指引希望能为幼儿提供自我表达、自由创作及享受活动乐趣的机会。新指引特别重视家庭文化环境。要求结合幼儿在家庭生活中的成长经验,配合社会需要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发展。
二、新指引的主要内容
1、全面均衡的课程总目标
学前教育课程应当如何处理幼儿需要、知识体系和社会发展三方面之间的关系?新指引强调要在幼儿需要、知识体系和社会发展之间取得平衡,教师既要考虑幼儿当前的兴趣与需要,又要考虑幼儿长远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小学学习的需要。
2、课程设计三项基本原则
新指引提出,以幼儿为本、全面均衡、以游戏为策略是课程设计的三项基本原则。另外,新指引也含蓄指出。学前教育课程要向校本课程发展。“按机构的特质和办学理念,针对幼儿的发展 能力和需要,遵循本指引第二章所提供的课程架构,采用合适的学前教育模式,并与家长紧密合作。制定课程。”
3、注意个体差异
新指引非常强调个体差异,主张学前教育课程应为每个幼儿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适合其个性差异的课程及教育教学实践。新指引还在附录中列出了0-6岁幼儿的发展特征及基本能力,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依据。
4、强调游戏与教学的融合
新指引提出。“学前机构应以游戏为主导,贯穿各学习范围内容,以整合方式设计课程”,所有学习活动都应包括知识、技能、态度这三个维度,所有发展目标和学习范畴的设计都应指向“均衡发展”和“学会学习”的课程宗旨。新指引还对教师的角色及教师如何开展教学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其实,游戏与教学并非对立的,两者完全可以融为一体,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最近有研究指出,在华人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心目中,游戏和教学是可以合二为一的,寓教于乐是可行的(Rao&L
香港新旧《学前教育课程指引》对比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