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就业新模式:告别“讨薪难”
陶建群 日前,央视播出的《民工司令张全收》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深圳,有一家被称为农民工之家的公司。凡是想进城务工的农民,只要找到它,无论有没有活干,每个月最少也能保证700块钱收入,医疗保障、意外保证了农民工的收入。几番尝试,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在深圳名气越来越大,慕名前往的民工越来越多,张全收的公司也越做越大。
据了解,在深圳,劳动密集型企业农民工流失率都在50%左右,但在全顺公司,员工流失率却不到5%。
张全收告诉记者:“和我合作的企业遍布整个深圳地区,对企业用人的淡旺季节,我是比较了解的。如果这家企业没有事做,可以到另一家企业去做,我可以进行合理的调配。所以,我的员工收入是稳定的。再一个有力保障是,全顺公司从今年5月份开始,日常医疗、重大疾病、意外伤害都正式纳入了保险体系。这样,他们觉得有保障,有安全感,员工的流失量自然就减少了。”
劳务租赁解决就业难题
目前,一些地方对农民工不平等对待,轻视、漠视农民工利益的现象仍较严重。据报道,在深圳,有些企业曾公然打出标语――拒收河南农民工。这种偏见与歧视,深深刺痛了张全收。
他立志要为河南人争气,树河南人形象。于是,张全收大胆向社会承诺:凡是年满18岁的河南人,只要有劳动能力,愿到深圳打工,他全部安排工作。
为保证每位员工能顺利就业,他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从2005年起,他开始把服务链条向输出地延伸。在河南输出地的各乡镇,专门设立了农民工就业服务接待站,这样,既减少了农民工盲目流动,又降低了农民工的求职成本。
现在,他又一改过去在输出地管理劳务工的传统做法,将劳务工的管理转移到输入地――深圳。为此,他租用了两万多平方米的场地和房屋,对农民工进行不同岗位的岗前培训。
面对一个个来自四面八方的农民工,张全收推出了农民工“准”军事化管理体制,经过严格培训后,他们练就了过硬的技术本领,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岗位,他们都能够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培训后的河南农民工人心齐、素质高,很快就让深圳的企业刮目相看。为了全面保障河南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张全收不搞零星的输送农民工,最少是以50名农民工配一个领班负责,自成体系组织完成生产任务。并以公司名义同企业厂家签定了包括工资待遇、生活标准、人身安全等十几项内容的协议,用工单位同公司进行经济结算,确保每一个农民工的收入。这样,既减轻了合作企业的负担,又维护了农民工的利益。从而也避免了个别工厂、企业故意刁难,甚至虐待农民工的事件发生。
由于全顺公司对用人企业实行的是人力租赁,企业除支付工人工资之外,要另付全顺公司一定的管理和培训费用。张全收就是利用公司所赢利的这部分钱来保障工人的利益,即使是在农民工待工期间,每天也能拿到25元工资。
他在全国率先创建的农民工劳务租赁模式,成效明显。如今,公司已有13000多名河南农民工顺利地进入深圳数十家企业就业。多年来,公司从未发生过克扣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全顺公司法律顾问唐律师告诉记者,每年由张全收培训输出的数千名农民工,为家乡寄回近亿元的收入。
据了解,为了提高劳务工的技能素质,国家每年都要拿出很多钱对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根据深圳市政府的有关规定,培训农民工,每人
农民工就业新模式:告别“讨薪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