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年中国证券市场展望(三) 第三篇证券市场 2002 年,是证券市场建立以来最迷茫的调整市;是量变向质变转换的开始;是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一、基本面分析由于加入 WTO 后与国际接轨, 股市向投资价值回归已是大势所趋, 另外如国际经济形势、国有股减持、股指期货推出等因素蕴含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其潜在的利空影响随时可能兑现。从技术上看,沪市从 1994 年低点 333 点以来的运行达 7 年的牛市已经终结,无论从时间还是从空间延续上都意味着一轮大调整正在进行,未来的调整可能有 2-3 年,调整的底线在 1200 点一线,由于 1500 点既有政策意义,又有技术特征,更是心理关口, 2002 年 1500 点关前反复争夺恐怕不可避免。很多确定的、不确定的因素将直接影响 2002 年证券市场的走势。然而,更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将会使市场的走势更加扑溯迷离。而从 2001 年7 月以来的下跌来看,深市在下跌中屡屡率先破位,其在调整中的走势更具有预见性。(一)确定因素分析 1 、非经济因素。十六大将于 9 月份召开、政府即将换届等非经济因素的存在,适应 WTO 条款, 在制定政策方面符合国际惯例, 消化 WTO 加入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影响会成为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中出发点,这将制约 2002 年市场通过政策支持走出反转行情的可能。 2、好的国民经济增长态势、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02 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国民经济将保持 7 %左右的高增长, 这为股市在大调整中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 不至于出现灾难性后果, 打下了基础。而积极的财政政策会使国债市场的发展, 无论在规模, 还是在品种、结构方面, 会有较大提升。相对于低迷的股市, 债券市场在 2002 年会有表现。 3 、稳定的汇率政策。我国汇率政策的核心是维持稳定,我国政府也一再保证汇率的稳定, 但是随着日圆近期的大幅度贬值, 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会下降, 出口贸易形势变得严峻。 4 、金融体制改革。商业银行的改革被推到了前沿,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加入 WTO 后对外开放金融业的客观需要, 同时也是国内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 只有深化对商业银行的改革使其实现由政府主导变为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 我国金融体制才能够逐步到位。证券市场为这一改革提供了可能的场所。因此, 更多的银行上市, 金融业向证券业业务的延伸将是今年的特点。金融业向证券业提供更多的融资平台的同时, 与证券业在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财务顾问)方面的竞争会展开。 5 、遵循 WTO 的相关条款,改革国内的税费制度,实施国民待遇。 WTO 的加入,对国内企业的冲击不可忽视。首先是进口税率的下调和出口退税的逐步取消使国内很多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其次, 内外税收的统一, 税率整体下调的同时, 很多变相的税收优惠被取消。特别是企业所得税, 估计降到 24% 左右。而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实际的所得税率是 17% , 因此,上市公司的业绩会受负面影响。最后,国民待遇的实施,政府会逐步取消对上市公司项目的补贴和无偿的财政支持, 上市公司的项目成本会增加, 从而影响利润。显然, 即使国民经济保持 7% 的增长,上市公司在 2002 年的业绩也很难有较大的增长。 6 、监管的强化。信息披露的进一步规范,对关联交易
2002年中国证券市场展望(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