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自强
第1页,共2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作者简介
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著名散文家。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摸透了蜀国上下的情况,觉得蜀军不足畏惧,才敢采取如此大胆的行动的。
所以,古代贤能的将领,能够用自己有限的兵力,去试探敌方的虚实,又能够根据敌方的强弱,来准确地估价自己的力量,因此对自己的行动作出准确的判断。
第12页,共2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而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
大凡担任主将,都是通晓事理而后才可以兴兵;了解情势以后才可以交战;
懂得节制约束而后才可以指挥战争。通晓事理就不至于屈服,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势就不会沮丧,懂得节制约束就不会陷入困境。
第13页,共2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看见小利,不轻举妄动;见到小患,不惶恐回避。
因为,小利小患,不值得自己去施展本领。
只有做到这一步,然后,才可以去对付大利大患。
只有善于培养锻炼自己的作战能力,而又不轻举妄动,才能无敌于天下。
因此,忍耐一次,可以准备上百次的勇敢行为;冷静一下,可以制止上百次的轻举妄动。
第14页,共2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我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
军队各有长处和短处,这在敌我双方都是一样的。
有人问:“如果我方的长处,我拿出来使用它,可是敌方将领不和我较量;我方的短处,我掩盖搁置起来,可是敌方将领一定要和我较量,那将怎么办呢?”
第15页,共2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pù)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回答是:“我方的短处,我故意地把它公开暴露出来,使敌方疑惑而退却;
我方的长处,我只是在暗中培养锻炼,并时时加以显示,使敌方司空见惯、麻痹大意而堕入我们的圈套。
这便是运用长处和短处的方法。”
第16页,共2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箠当猛虎,愤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
善于用兵的人,应该使士兵无所顾忌而有所凭仗。
无所顾忌,就能知道战死是不值得可惜的;有所凭仗,就会知道不至于会战败的。
手中即使只有尺把长的木棍,遇见猛虎,也可以大喊一声,拿起木棍去击打它;可是,如果空着两手,即使遇到蜥蜴,也会吓得变了脸色而却步不前。这是人之常情。
知道这个道理的,就可以带兵打仗了。
第17页,共2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袒裼(xī)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如果袒胸露臂,紧握着剑柄,那么,即使是乌获那样的勇士也不敢逼近;如果披戴着盔甲,抱着武器睡觉,那么,小孩也可以拉弓射箭,把他杀死。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能够利用各种条件来保存自己的力量,而那些能够保存自己力量的人,他的力量是用之不尽的。
第18页,共2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课文结构
1、论“将”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2、论“兵”(“凡兵上义”)
3、论“战”(“凡战之道”,有四养)
4、论战时为将之道(“智而严”)士则应“愚”
5、论战时用兵之道:知彼——举例论证
6、论战时用兵之道:知己(“知理、知势、知节”)
7、论运用长短之术(避实击虚和暴短阴长的辩证思考)
8、论善用兵之道(“无所顾”、“有所恃”)
第19页,共2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思考探究一 P75
明确:各自然段的中心句都是文段的第一句。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
A治心(首段) — 养士(二、三、四段)— 审势(五 、六段)— 出奇(七段)— 守备(八段)
B先解决思想意识问题,再注重具体的战术和安排;先提出将帅所需的素养与条件,再论述士兵的表现与结果。
第20页,共2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精华赏读
1、文章切实讲理,以理服人,以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光辉,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如:战争中的“义”和“利”的关系;战争与财、力、心、气的关系;战争的阴长和暴短的关系等。另外,文章还阐述了智与愚,理和势,忍和勇 ,静和动,尝敌和自尝等众多双方因素的关系。
2、文章的语格十分鲜明。
起语多用“凡”字 ,使行文理直气壮;
转接多“然后” “而
自信自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