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与行为
第1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一、知觉
1、含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人脑产生的对刺激物整体属性达到反映。
感觉:个别属性
知觉:整体属性
第2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女孩,他一转身,走进了一家文具店,直到女孩走过去了,他才出来,向家的方向的走去。
第18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吉姆是一个友好、外向、乐于交往、快乐的人;
吉姆是一个呆板、害羞和内向的人。
两段材料结果验证了首因效应的存在。
在印象形成中,首因效应作用最明显;但近因效应有时可起弥补作用。
首因效应的应用
第19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意义
在现实的人际交往活动中,给交往对象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对于有效开展工作,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第一印象也具有局限性,也会有消极意义:如第一印象比较片面,形成被认知对象的固定看法,造成“先入效应”,给管理人员带来认识上的片面性。
作为一个管理者,既不能是第一印象的积极作用,也要克服第一印象的消极影响,要全面、客观和以变化发展的眼光考察被知觉对象,最终获得正确的人际知觉。
第20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社会知觉的障碍
近因效应(recently effect)
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当不断有足够引人注意的新信息,或者原来的印象已经淡忘时,新近获得的信息的作用就会较大,形成近因效应。
第21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社会知觉的障碍
晕轮效应(halo effect)
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提出来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这种晕轮会使得人们对知觉对象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倾向性,从而失真,所以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要注意认清晕轮下的真实情况,保持客观的认识。
第22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评定特征
高吸引者
一般吸引者
无吸引力者
受欢迎性
婚姻能力
职业地位
戴恩(Dion)等1972年做过一个实验,用科学数据证明了晕轮效应。他们让被研究者分别看高吸引力、无吸引力和吸引力一般的三类人的照片,然后让他们对照片上这些人的某些特征进行评定,结果如下表:
第23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社会知觉的障碍
心理定势
心理定势是指人们在认识特定对象时心理上的一种准备状态。他在对人产生认知之前,就已经将对方的某些特征先入为主地存在于自己的意识中,使知觉者在认识他人时不自觉地处于一种有准备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准备状态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和行为。
疑邻偷斧
第24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社会知觉的障碍
期望效应
期望效应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就是指在生活中人们真心期望常常会变成现实的现象。
期望效应对人际交往有借鉴意义。在与交往的过程中要真心尊重、喜欢对方,只有这样才能把人际交往纳入良性循环轨道,向着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第25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罗森塔尔效应试验:学年初,告诉小学老师根据可靠测验预测,他们班级里有一些孩子将会有优异、惊人的成绩。实际上没有这个测验,是随机指定学生的。
第26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女人?男人?
请用最能反映两性特征的词语或形体动作来形容“女人”和“男人”
第27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社会知觉的障碍
社会刻板印象(stereotyping)
也叫定势现象,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在进行社会认知的时候,人们往往将聚在一起的人们赋予一些特征,对不同职业、地区、性别、年龄、民族等群体的人们形成较为固定的看法。当人们采用这些较为固定的看法去识别一个具体的人,去对他进行判断、推测和概括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偏差,产生刻板印象。
第28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台湾大学李本华与杨国枢的调查
国家
刻板印象
美国人
印度人
英国人
德国人
法国人
日本人
俄国人
民主,天真,乐观,友善,热情
迷信,懒惰,落伍,骑墙派
保守,狡猾,善于外交,有教养,严肃
有科学精神,进去,爱国,聪明,勤劳
好艺术,轻浮,热情,潇洒,乐观
善于模仿,爱国,尚武,进取,有野心
狡猾,欺诈,有野心,残酷,唯物
第29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评价
社会刻板印象是对社会群体最简单、最经济的认识,它有利于对某一群体的人做概括的了
知觉与行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