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观后感
《流浪地球》观后感1
希望,是这个时代最为宝贵的——《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是一部科幻大片,慕名而观的人不计其数。电影院里观众满满当当,为这样一部超越现实的作品“助阵”,宏大的场景、动人的情节、7天后地球将与木星发生撞击。为了生存,人类有了大胆的想法,他们凭借推动器,点燃了木星,逃离了危难,接着征程……
“太雄伟了!”在走出影院时,我不禁感叹。在过去两个小时中,我仿佛置身在科幻世界里,亲身游历了一番。浩瀚的宇宙,充溢高科技的空间站,浩大的推射器,一片废墟的地面……一幕一幕在眼前出现,杂而不乱。虽然整个故事发生在将来的时间里,但丝毫不影响现在的我们细细品尝。
希望是什么?我在电影中找到了答案。电影中,面对着地球、木星相撞这一事实,多数人无望了,他们有些低头不语,有些唉声叹气,还有些哀声痛哭……可是,他们的行动变更不了任何现状;有一小部分人还对脱险抱有希望,制定出了点燃木星的安排,当联合政府声明对这个安排不抱希望时,他们依旧希望满满;当他们的安排眼见就要失败时,他们不无望,仍旧耐性坚持,奋斗究竟,最终挽救了整个地球。所以,希望是通往胜利的一条坎坷的路,也是一条必经之路。
人生中,挫折是习以为常,只要心存希望,便可越过去,并引导你走上一条平坦的大道。但是这还不够,要想胜利,还应懂得取舍。“取”很简单,“舍”却很难。
人人都懂“舍身取义”“舍己为人”,但真正做到的有几人?电影中,由于推动器燃料不足,以至于所产生的火力不足以让木星被点燃,与此同时在空间站里还有30吨燃料,于是刘培强中校不顾生命危急,驾驶空间站撞击木星,使得木星被点燃,使地球脱离险境,他也因此丧生了。人人都说“舍是为了更好地拥有”,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连舍去一些小利益都非常困难,何况是性命?
舍弃是一个人必需学会的,因为它不是单单为了自己,更多时候,它是为了顾全大局。做事不能只想自己,要从大局动身,多为他人着想。
这部科幻片的不仅情节扣人心弦,而且告知我了很多道理。此次观影,我受益匪浅。
《流浪地球》观后感3
电影《流浪地球》讲解并描述的是将来某一天,太阳的寿命到了极限,再不久就要产生大爆炸,所以人类前所未有的团结,拿出全部的科研技术,在地球上建立了一万个推动器,给地球供应能量,把地球推离太阳系,找寻新的家园。
这个安排的时间是2500年,刚看到这个时间的时候,我想:这个安排得几百代人的努力啊!任重而道远。还有太阳真的会爆炸嘛?
不管在技术上是否能实现,故事的发展总是有曲折,吴京主演,自从上一次看过吴京拍的《战狼2》后,很久都没有去电影院看过电影了。
在地球流浪的路上,远离了太阳,地表温度下降到零下八十多度,所以把人类搬迁到了地下层生活,只是看不到星星。
地球表面零下80多度的时候,风雪飘摇,曾经繁华的北京和上海不在了,真的是没法想象:在外面不超过一分钟可能就会冻死了,必需得携带氧气和做好保暖措施。
在地球靠近木星的时候,受到木星剧烈的吸引力,地球的流浪之旅的轨道受到了影响,干脆要撞向木星了,同时地球表面出现了大地震,太平洋板块出现断层和推移,岩浆沉没了杭州地下层。
在最关键的时候,大家想到了点燃木星安排,因为木星上90%都是氢气,利用最剧烈的冲击波,把地球推开,从而避开地木相撞。
牺牲了许多的人,尤其是吴京主演的孩子的父亲,估计许多人当场都要掉眼泪了。
关于人类物种接着持续这个问题,科学家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太阳的确会在五十亿年后爆炸,木星可能会汲取宇宙更多的质量,成为新的恒星,散发光和热,吸引太阳系的其他行星围绕起其转动。
当然全部的一切只是推想,木星是否会在太阳陨落之前变成新的恒星发光发热,中间的时间又是多少?
还有地球它的寿命,科学家推想也就是个五十亿年,当然前提是在我们爱护自然,不破坏大气环境的各种条件下,那么太阳也是五十亿年的寿命,地球是否会随着太阳一起发生爆炸或者陨落,使得完全的流浪安排出现问题呢?到时候不仅仅是地球的“流浪”,应当是全人类换一个星球了呢?
作为一个小小的人类,对于五十亿年只是我们其中的一个瞬间,至于我的后辈子孙如何,我也不知道,整个人类的发展和文明确定是越来越好,向着可持续发觉前进,全部的一切都会有一个不一样的发展。
自然的改变有自己的规律,浩瀚的宇宙更是如此,不管将来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作为一个小小的人类,还是回来当下,努力地生活好每一天,不管是追逐明天,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还是能否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只是一代又一代人,渐渐努力
《流浪地球》观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