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县换届后村级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今年 4 月,在圆满完成对村级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后,我县就专门组织力量, 通过走访入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 就换届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开展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换届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 部分村选中矛盾仍对选后产生一定影响。在换届选举过程中, 因个体利益的不同选择, 村民归列不同“阵营”, 但胜出的只有一方, 因此不同阵营之间的村民之间必然产生一些隔阂、积怨。在涉及村级事务处理、项目建设等工作中, 心里有“怨”的村民往往会借故赌气,特别少数村前任书记落选后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心态, 与当选者唱反调、搞对立、设障碍。另外, 200 5 年行政村规划调整后, 虽然通过几年的磨合, 各村和谐气氛有了大为改观, 但不可否认的是, 仍有个别村由于长期受派系宗族势力的影响,还是存在融合难问题。特别在换届中,大村与小村、自然村与自然村之间的派系宗族势力矛盾、问题更加激烈, 对不符合自身利益团体的事, 往往通过群体信访, 鼓动群体懈怠配合村级事项建设等方式“拖后腿”等,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推进。 2. 部分村干部的“不适应”对工作产生一定影响。一方面新任村干部工作经验欠缺。他们年纪轻、朝气足、热情高, 为民办事、取信于民的愿望十分强烈。但由于缺乏村务管理经验, 不了解办事规则和程序, 特别是村主要干部, 遇事与班子其他成员间协商不够、办事欠妥, 结果造成实事干不成, 反而影响了班子成员间的关系。另一方面留任“老练”村干部自认为有经验、有经历,摆老资格,事事求稳,不思进取,缺乏办事的自觉性、主动性。 3. 群众期望与发展压力之间矛盾在选后产生一定影响。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是“资金、资源、项目”,在走访过程中,一些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村(特别是山区村) ,因缺资金、缺资源、缺项目, 几年来村级建设面貌改观不大, 换届后, 村民群众对村两委干部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但从换届后各村建设的进展情况来看, 村级集体经济较好的村, 仍保持着较强的发展势头, 而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新官”终究架不住“底子薄”的重压,村级建设进展缓慢。村级集体经济优劣村不同的建设现状, 使得群众舆论导向归集于对村两委干部能力的质疑。另外, 部分村由于遗留问题等,分散了村干部本可以用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精力,影响了村内工作的开展。二、相应的工作举措 1 、调整工作思路:亮出承诺强发展要求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尽快进入角色, 结合“十二五”规划实施, 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作为开展新一轮公开承诺的总体要求。坚持把服务民生作为第一目标, 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进一步明确承诺内容。围绕新一届班子的三年任期目标和年度计划、完成中心任务、兴办实事好事作出承诺, 重点围绕推动当前中心工作、满足群众意愿提出承诺内容。 2 、凝聚班子合力: “和谐”搭挡共奋斗建立了“和谐班子好搭档”制度, 以村两委班子的合力建设为目标, 以群众的满意度和认可度为衡量标准, 落实具体可操作的考核激励机制, 使班子的合力建设成为推动各村新农村建设的主抓手。 3 、夯实经济基础:探索途径作引领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途径。以瑶琳舒家村集体经济核桃林为例, 建立了结对帮扶责任制,
村级组织建设研调报告(桐庐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