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乡愁
教学目的
知识目的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和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才能目的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而如今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3)配上著名音乐家马思聪的《思乡曲》,老师作示范朗读。
考虑:
“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乡愁》诗里,它转化成了详细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学生答复,老师明确:
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展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详细可感的对象上。这种技法.通常称之为“移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精品文档请下载)
(4)合作研讨:
①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②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精品文档请下载)
③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学生研讨后答复,老师明确:
①“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
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小时候一长大后一后来一如今。
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和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和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方矮矮的坟墓,将“我”和母亲永远分开了!而如今,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和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土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精品文档请下载)
②“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
”“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精品文档请下载)
③假设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统统的思念故土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又画龙点睛,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精品文档请下载)
2.比较阅读。
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和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3、乡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