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两首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6 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之外的古诗.
4、古诗两首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6 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之外的古诗.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教学难点:体会诗的韵味和意境。
[教学准备]
有关文中重点词句的影像资料、字词卡片、田字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资料交流,导入新课
1.背诵诗文。
谁还会背诵描写秋天风光的古诗?
2.理解诗人。
(1)你们知道被后人并称为“小李杜”的两位晚唐诗人各指的是谁吗?
(2)他们就是李商隐和杜牧。后人称李白和杜甫为“李杜”。李白为“老李”,李商隐为“小李”;杜甫为“老杜”,杜牧为“小杜". (精品文档请下载)
3.导入新课。
(1)这节课,学习杜牧的诗《山行》。(板书.)
(2)《山行》这首诗,形象生动,色彩鲜艳,是一首千古绝唱.
二、激发兴趣,初步感知
1.播放课件,观察想象。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创设情境,感情朗读。
诗人看到山中的美丽秋景,情不自禁地吟诵出一首诗,就是《山行》。
3.配乐朗读,启发想象.
听了这首诗之后你有什么感受?眼前浮现出一幅什么样的画卷?
三、小组合作,讨论学法(充分表达“知识和才能”、“过程和方法”)
1.根据学习《赠刘景文》及过去已有的经历,小组讨论确定学习方法。
2.交流各组讨论确定的学习方法,互相借鉴,使确定的学习方法更完善。
四、根据方案,学生自学
1.学生自学,老师参和到小组之中,充当多种角色,充分发挥作用。
2.老师针对学生自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展提示、点拨、指导,实现师生间的动态合作,使学生的自学更趋于合理化、科学化。 (精品文档请下载)
五、交流成果,解决疑难
1.交流成果。
(1)怎么学的?学会了什么? (检查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学会的知识。)
(2)老师小结:肯定成绩,指出缺乏,提出建议.
2.解决疑难。
(1)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说一说都采用了什么方法还解决不了.
(2)师生共同分析学生所采用的方法的问题所在。
(3)师生共同研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解决问题。
(4)理解“坐”和“红于"的意思。
六、领悟诗意,感受意境
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体会诗意,感受意境.
2.学生练读,
4、古诗两首[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