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位置与方向》课例研究.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位置与方向》课例研究
一、教学预设前的思考
(一)、教学内容在知识链中所处的位置
位置与方向属于“空间与图形”里的“图形与位置”部分。它的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习 基础上的扩展和提高,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一种生活情境。让学生置身游戏中开始学习,符合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具有悬念的游戏的心 理特点。因此,在教学时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出“寻宝”这一让 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的知识呈现到了学生的
面前,从而拉近了学生与教学内容间的距离。
(二)根据学生的已知和未知,预设教学过程。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因此,我
们在进行课堂预设的时候,需要特别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深入了解不同的学生真实的
不同的学习起点,根据对学生的了解,来思考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或学生对提出的各
种问题可能做出怎样的回答,并思考解决的方法。根据对教材的研究与前测分析,我们知道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位置”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
的空间感,他们对空间位置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在不断提高。因此,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
础和能力水平,创设了许多便于操作的活动情境——寻宝,帮助学生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
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开始,学生在一步步地探索怎样去找到宝藏,其间不断引发矛盾冲突,让
确定位置所需的几个要素逐步呈现出来。
教师不但要预设学生的“已知” ,还应该注重预设学生的“未知” ,对于一节课的教学,
学生可能知道什么,知道了多少,又有哪些是有可能不知道的,教师都要心中有数。因此,
我们在教学预设中循序渐进设计了两组认知矛盾冲突:第一组是用“东北方向”不能准确地
描述 1 号宝藏相对于大树的方向;第二组是在连接大树与 1 号宝藏的这条线上的任何一点,
都可以说在大树“东偏北30°方向上”,光方向还不足以给1 号宝藏精确定位。这两组矛盾
冲突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擦出了思维的火花,通过合作探究,第一组冲突解决了“加入
角的度数描述物体的相对方向更准确”的问题,第二组冲突解决了“距离与方向结合才能精
确定位”的问题。这样设计使学生在比较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利用“已知”解决“未知”的
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
位置的方法。
三、课堂教学实践生成的问题。
依据教学预设,老师进行了一次教学实践一一试教,在这次实践中,生成了下列问题:
1.缺少操作工具,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不高。第一次试教中,在引导学生思考: “用
‘东北方向’不能准确地描述1 号宝藏相对于大树的方向,怎么办?”时,只是让学生观察
多媒体演示,并同桌交流。教学中,发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数学学习活动应当
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本环节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
一些学习工具(直尺、量角器等) ,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先试一试,再把在确定位置时所用 到的方法进行汇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概念较抽象,学生难理解。方向与位置的内容是测绘与地图描绘中第一专业知识,
很少在生活中进行精确阐述,因此,对学生来说,这一内容十分陌生

《位置与方向》课例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by201601
  • 文件大小71 KB
  • 时间2022-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