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北方蔬菜种植技术.doc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北方蔬菜种植技术



一、大棚构建

(一)棚架类型和构造。塑料大棚的类型构造有许多种。目前推广应用最多的有装配式镀锌薄壁钢管15 页



(1)温度改变规律:大棚内气温日改变趋势与露地一样,但昼夜温差变幅大。白天光照足够,假如薄膜密闭棚内温度提升很快,最高可达40─50℃,比棚外高20℃以上。阴雨天,增温效果差,夜间棚内最低气温一般比棚外高1─3℃。棚内地温比气温稳定,通常为10─20℃。棚内气温也因位置不同而异,大棚横向分布为中间高、两边低,因此大棚中部的植株往往比两边的植株高大。大棚纵向分布,白天有太阳照耀时,温度为顶部高、下部低,夜间、阴天那么相反。

(2)逆温现象:聚乙烯覆盖的大棚,冬季有微风晴朗的夜晚,棚内温度有时会出现比棚外还低的现象。其缘由是:夜间棚外气温是高处比低处高,由于风的扰动,棚外近地面处可从上层空气中获得热量补充,而大棚内由于覆盖物的阻挡,得不到这局部热量;冬天白天阴凉,土壤贮藏热量少,加上聚乙烯膜对长波辐射率较高,保温性略差,地面有效热辐射大、散热多,从而造成棚内温度低于棚外的现象。

(3)温度调控:大棚的温度调控主要通过通风换气和加温来进展。利用揭膜进展通风换气是降低和限制白天棚内气温最常用的方法,采纳遮阳材料,削减大棚的受光量,也能防止棚内气温过高
冬天,为了削减热量损失,提高气温柔土温,棚膜要尽量盖严。可在大棚四周设置风障,大棚内设小棚再采纳草片、无纺布、泡沫塑料等多层覆盖等措施。也可采纳加温措施提高温度,如用电热线提高土温,有条件地区可以利用工厂余热、地热水或煤炉等提高棚内温度。大棚内置放水袋(充溢水的塑料袋),利用水比热大的特点,白天水袋大量汲取太阳光能,并转化成热能贮藏起来,夜间渐渐释放出来,可提高棚温。











3、空气湿度的调控

(1)大棚空气湿度的改变规律:塑料膜封闭性强,棚内空气与外界空气交换受到阻碍,土壤蒸发和叶面蒸腾的水气难以发散。因此,棚内湿度大。白天,大棚通风状况下,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阴雨天或灌水后可达90%以上。棚内空气相对湿度随着温度的提升而降低,夜间常为101%。棚内湿空气遇冷后凝聚成水膜或水滴附着于薄膜内外表或植株上。

(2)空气湿度的调控:大棚内空气湿度过大,不仅干脆影响蔬菜的光合作用和对矿质养分的汲取,而且还有利于病菌孢子的发芽和侵染。因此,要进展通风换气,促进棚内高湿空气与外界低湿空气相交换,可以有效地降低棚内的相对湿度。棚内地热线加温,也可降低相对湿度。采纳滴灌技术,并结合地膜复盖栽培,削减土壤水分蒸发,可以大幅度降低空气湿度(20%左右)。

4、棚内空气成分:由于薄膜覆盖,棚内空气流淌和交换受到限制,在蔬菜植株高大、枝叶茂密的状况下,棚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改变很猛烈。早上日出之前由于作物呼吸和土壤释放,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比棚外浓度高2─3倍,(330PPM左右);8─9时以后,随着叶片光合作用的增加,可降至101PPM以下。因此,日出后就要酌情进展通风换气,刚好补充棚内二氧化碳。另外,可进展人工二氧化碳施肥,浓度为800─1010PPM,在日出后至通风换气前运用。人工施用二氧化碳,在冬春季光照弱、温度低的状况下,增产效果非常显著










在低温季节,大棚经常密闭保温,很简单积累有毒气体,如氨气、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乙烯等造成危害。当大棚内氨气达5PPM时,植株叶片先端会产生水浸状斑点,继而变黑枯死;─3PPM时,叶片发生不规那么的绿白色斑点,紧要时除叶脉外,全叶都被漂白。氨气和二氧化氮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氮肥运用不当所致。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产生,主要是用煤火加温,燃烧不完全,或煤的质量差

北方蔬菜种植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ongzong
  • 文件大小37 KB
  • 时间2022-05-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