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人为本以德立人_0.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人为本以德立人党的十六大以来,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鲜明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仰以察古, 俯以观今, 科学发展观是人类发展思想的提炼和升华, 是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根本指针。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以人为本。只有以人为本, 才能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只有以人为本, 才能使发展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轨道。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主体的人, 应该是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的人, 应该是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的人。以人为本与以德立人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胡锦涛总书记在“两会”期间提出的“八荣八耻”重要论述,为新形势下以德立人指明了方向,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 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和长期性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重要论述内涵丰富, 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以人为本、以德立人。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是我们党领导全体人民筚路蓝缕、艰苦奋斗, 力图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安康的伟大进程, 也是我们走出治乱循环、从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的历史过程。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 要完成这样的转变, 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天生万物, 唯人为贵。”发展的目的在于人, 发展的动力在于人,发展的举措也要依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的愿望, 满足人民的需要, 维护人民的利益, 这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所在。在发展的过程中, 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了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福祉的偏颇现象。对于这些矛盾和问题,化解的根本之法就在于以人为本, 从每个人、每一代人乃至历史长河中整个民族的兴衰着眼, 深思熟虑, 出谋划策, 兴利除弊。在全社会唱响“八荣八耻”, 依靠具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人去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科学发展, 这是现实的迫切要求, 也是历史和人民的迫切要求。发展以人为本, 立人以德为先。人之为人,不是孤独的生命,而是合群的存在。人是社会的动物。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 人只有在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之中,在组成社会团体的合作之中,才能发现人的意义所在。这样一个社会交往与合作的过程, 同时也是道德产生的过程。社会机体有效运行需要依赖道德, 人类走向和谐社会也需要倚重道德。“天生烝民, 有物有则;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道德是立人之本。我们的民族是推崇以德立人的民族。我们以美德懿行作为安身立命之根。“道德当身, 故不以物惑。”“富润屋, 德润身, 心广体胖。”我们将道德修养作为最崇高的事业。“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 其次有立言。”我们更将高尚的道德作为治国安邦的资格与大计。“道德不厚者, 不可以使民。”“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古往今来, 无论世事如何变迁, 以德立人始终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传统不断。新世纪新时代, 我们依然要担起道德育人的重任, 薪火相传, 代有创新。“八荣八辱”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人为本以德立人_0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by201601
  • 文件大小100 KB
  • 时间2017-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