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诗三首
【教学目的】
会认“径、斜"等11个字,会写“寒、径”等13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络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好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霜”,前鼻音“寒”,后鼻音“径”。
(2)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老师评议,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
(课件出示11、12)
①山行:在山上行走。
②远上:登上远处的。
③寒山:深秋时节的山(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④石径:石子的小路。
⑤斜: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⑥生:产生,生出,文中是说形成白云的地方。
⑦车:轿子。
⑧坐:因为。
⑨爱:真爱,留恋。
⑩枫林晚:黄昏时的枫树林.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红于:比……。
老师点拨“白云生处”和“白云深处"的区别:
深:浓重,浓郁.
生:产生,生出(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漂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课件出示13)有关图片。
(二)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14:)寒 径 斜 霜
?
形近字辨析:“塞—寒”“经-径"“雷-霜”。
加一加:“余+斗=斜”。
2。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如下:
(1)“霜":“雨"作偏旁时,左边竖变点,横折钩变成横钩。
(2)“寒"字的下面不是两点水。
,提示重点笔画。
提醒学生注意:
“径、斜”是左右构造的字,“径”要写得左窄右宽;“斜"要写得左右等宽.
“霜”是上下构造的字,写的时候是上宽而扁,下长而宽;“寒”上窄下宽.
4。学生练习书写,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学生熟读课文: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
三、品读欣赏,深化探究。
【设计意图:,表达部编版教材多元识字的理念。这也表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进步自学才能。对重难点生字的书写指导,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根底.】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字词,结合课文插图,理解诗文,在理解的根底上学会有感情诵读古诗,锻炼了学生的理解古诗、感情诵读、积累古诗的才能.
(一)初解诗意。
1。谈话激趣:杜牧在这首诗中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异常美丽的秋景图。诗人真了不起呀!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下面我们静下心来,来细细地品味,相信我们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山行”就是在山中行走的意思。你知道作者在山中行走时是什么季节吗?(深秋)诗中哪些地方告诉了我们季节呢?(霜叶、寒、晚表示季节)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叶、霜叶)
,最吸引作者的是什么?(霜叶)
?(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的什么动作让我们感受到这份惊喜?(停车)
“停车”的原因是什么?(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里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眼里深秋的红叶有什么特点?
(和二月花相比,让我们感受到红叶红得鲜艳,红得旺盛,红得有生命力;我们从秋天的叶子中感受到的是活力勃勃,甚至比春天的花更觉生命力旺盛,丝毫看不出要走进冬天、走进衰败的痕迹.)
诗人为我们展现出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这里有寒山、石径、白云、人家、红叶,!
】
作者是用什么手段表现出来的呢?(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和二月的红花比照。让我们看到了深秋的枫叶上除了颜色的艳丽,还具有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经霜不凋,遇寒更显出旺盛的生命力。)
(二)深化体会.
1。老师导言:深秋时节,天气已经转冷。远处山林中诗人杜牧乘坐的轿子正渐渐走来,首先映入诗人眼帘的是什么?(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2.(课件出示15)多媒体出示情境图片,学生认真观察说说看到的景
4 古诗三首[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