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脂溢性皮炎中医外治进展
摘要:头皮脂溢性皮炎是发生在头皮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属中医学“头风白屑”、“白屑风”、“头风屑”等范畴。其主要特点是:头发多脂发亮,油腻,瘙痒,迭起白屑,脱去又生。目前西医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的药物主要是抗真菌药、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等。但西医治疗易反复发作,后期疗效变差,甚至加重病情。因此对于该病的治疗可发挥中医优势,且中医外治剂型丰富、方法多样,使用便捷,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通过对文献的归纳,总结近年来头皮脂溢性皮炎中医外治的方法。
关键词:头皮脂溢性皮炎;中医外治;综述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9)02-0081-03
脂溢性皮炎是发生在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属中医学“面游风”、“白屑风”等范畴,因皮肤油腻而出现红斑、覆有鳞屑而得名。《外科正宗》曰:“白屑风多生于头、面、耳项、发中,初起微痒,久则渐生白屑,叠叠飞起,脱而又生。此皆起于热体当风,风热所化。”本病主要是由湿热内蕴,感受风邪所致[1],其内治以祛风清热、养血润燥、健脾除湿、清热止痒为主。外治法通过局部外用药,使药力直达病所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中药的外用能使药物透达腠理,起到疏通经络,清热活血,燥湿祛脂等局部治疗作用。目前中药外治使用剂型包括中药煎液,酊剂,搽剂等。脂溢性皮炎在人群中发病率为2%-5%,随着人们生活作息规律性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头皮脂溢性皮炎位于暴露部位,引起患者头皮瘙痒、疼痛等不适,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马拉色菌等的定植与感染有关,精神、饮食、维生素B组缺乏、嗜酒等因素也对本病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2]。本病的西医外治原则为去脂、消炎、杀菌、止痒,常用含抗真菌药的混合制剂、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但西医治疗易反复发作,后期疗效变差。因此对于该病的治疗可发挥中医优势,且中医外治剂型丰富、方法多样,使用便捷,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通过文献的归纳,总结近年来头皮脂溢性皮炎的中医外治的方法。
1 外用药物治疗
洗剂是以中药煎液,中药作用于头皮能清热利湿,消风止痒,清热解毒,杀虫止痒。近年来临床医生多自拟中药处方煎液外洗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收效甚好,复发率低,副作用小,且使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中药煎液 孙龙[3]用桑鱼洗药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治疗组93例予桑鱼洗药:桑白皮30 g,鱼腥草30 g,首乌藤30 g,川椒15 g,明矾15 g,皂角15 g,白鲜皮20 g,白芷15 g,王不留行30 g。水煎两次取汁浴头并按摩,每周2次,每次15 min。对照组65例予2%酮康唑洗剂治疗。2组均用药4周。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单敏洁[4]用海艾汤外洗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与2%酮康唑洗剂对比,治疗组38例予海艾汤:海艾、菊花、藁本、蔓荆子、荆芥、防风、薄荷、藿香、甘松各6 g,以上藥物两煎混合过滤后用小毛巾浸洗、揉搓头部,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15~20 min。对照组32例予2%酮康唑洗剂外用。治疗2周,结果:2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海艾汤外洗治疗头皮溢性皮炎,效果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邱莹[5]用祛屑洗药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方取:桑白皮30 g,鱼腥草30 g,红花15 g,川椒15 g,硼砂15 g,皂角15 g,水煎两次取汁浴头并按摩,每周2次,每次15 min,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52例。设2%酮康唑洗剂44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用药4周。结果:%,%,与对照组疗效相当,且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付蓉等[6]自制香柏波外用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治疗组30例使用自制香柏波,主要组成药物:苦参、百部、侧柏叶、香附。操作:用药物香波洗头,每次10mL,局部搓揉1 min,停留5 min,每周3次;对照组30例使用2%酮康唑洗剂;安慰剂组15例使用洗发基质。治疗观察4周。结果治疗组在红斑、鳞屑、瘙痒症状以及油腻程度改善方面的疗效基本上与对照组相仿,与安慰剂组相比较疗效显著;在临床总疗效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显著高于安慰剂组。周萌等[7]用经验方疥洗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治疗组53例采用疥洗剂熏洗患处,洗剂药物组成:十大功劳60 g,石榴皮30 g,黄柏30 g,地肤子30 g,苦参30 g,白鲜皮30 g,花椒30 g,蛇床子30 g,百部30 g,雄黄30 g,硫磺30 g,明矾30 g。水煎外洗,隔日1次,每次15-20 min。对照组51例用2
头皮脂溢性皮炎中医外治进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