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分数应用题解题关键点探析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程标准已经对数学知识点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以应用题的形式对各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在考试中学生解答应用题时,会涉及到多个数学知识点。本文围绕小学分数应用题的解题关键小学分数应用题解题关键点探析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程标准已经对数学知识点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以应用题的形式对各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在考试中学生解答应用题时,会涉及到多个数学知识点。本文围绕小学分数应用题的解题关键点展开讨论,通过实际例题的讲解,为分数应用题解题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分数应用题;解题障碍;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3-0278-02
我国通过推行教育改革制度,强化学生素质教育,力求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是以新课标指引为前提,需要教师重点讲解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新课程改革中对应用题教学,提出应转变原有单一知识点教学理念,在应用题内融入多种知识点,使传统应用题中分类考试现状得以改变。
一、固定解题模式的干扰
张小燕在《小学分数应用题教学有效策略》一文中指出教师在讲解解题思路时,虽然会讲解到许多方法,但是小学阶段学生思维具有比较固化的特点,会沿用同一种思路进行解题。[1]若相同的题型学生会轻松的解答,如果改变题型,学生无法解题,容易出现低效率、高错误等情况,这都是由于固定解题模式的影响,干扰和限制学生解题思路的拓展和发挥。
例如,学校买来一些白菜,其中已经吃完80元钱的,为保证白菜正常的供应,学校以吃完的80元为基础,增加1/5的钱购买白菜,然后又增加1/4的钱购买白菜,问买增加两次买白菜的钱是多少。学生在解题时会以固定的思路解题,得出的答案为80×(1+1/5+1/4)=116元,得出了一个错误答案。正确的答案应是80×1/5=16元,(80+16)×1/4=24元,16+24=40元,最终得到两次购买白菜花费应为40元。由于学生在解题时受到固定思维的影响,误以为两次购买白菜花费的钱,应是80×(1+1/5+1/4)=116元,但是每次花费的钱,都是以80元基础上进行计算的,学生缺乏关键信息的掌握能力,导致在解题时忽视有效信息的利用。
二、冗余信息干扰
在分数应用题中,会出现多余的已知条件,这样的条件对解题没有任何价值,造成学生在解题时,受到冗余信息的干扰后无法正确的解题。在应用题中出现多余的已知条件,会增强应用题对学生的迷惑,学生会误认为多余的信息是有价值的,无法找到正确的条件进行应用题解答。
例如,一条路修了200米,公司甲需要50天完成,公司乙需要80天完成,两个公司共同进行修路需要多少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列出公式200×(1/50+1/80)=,这样的解答出来的答案是错误的,原有是由于学生受到200米已知条件影响导致的。学生应将整条路作为一个整条,以1为已知条件,不应将200米作为条件进行计算。
三、迂回迷惑干扰
学生在解题时受到迂回迷惑的干扰,导致解题出现错误,是由于应用题内已知条件以倒叙的
小学分数应用题解题关键点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