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人教版
之一
一、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
(1)背景:①国际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
②国内背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对国内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的分析^p 。
国内主要矛盾: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的矛盾
(2)时间与地点:1956年,北京
(3)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3)意义: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主要表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3)失误原因:
①由于中国刚刚从革命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②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③急于求成。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4)影响:① 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
② 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5)调整:
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经过努力,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
二、建设成就与模范人物
(1)建设成就
①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大庆油田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原油和石油新产品全部自给。
②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2)模范人物及其先进事迹
①邓稼先:为中国研制原子弹、氢弹,被誉为两弹元勋
(注: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②王进喜:参加大庆油田会战,为中国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自给作出贡献,被誉为铁人
③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治理风沙,被誉为书记的好榜样党的好干部
二
一、动乱和灾难
:1966~1976年
(1)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而发动文化大革命。
(2)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所利用。
:
1966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成立中央文革小组, 对所谓的刘少奇、邓小平资产阶级司令部进行错误的斗争。
:
全国出现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党政机关受冲击,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遭迫害,国民经济形势迅速恶化。
:
①二月逆流:1967年2月,老一辈革命家对文革的错误作法提出了强烈批评,被诬为二月逆流,受到压制和打击。
②四五运动:1976年清明节,百万群众汇集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恩来,被四人帮镇压而结束。但它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
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①政治上长期动乱;
②经济上社会生产大幅度下降;
③科学文化、教育事业被严重摧残;
④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启示):
①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②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健全民主与法制,要走依法治国的道路。
刘少奇于1969年11月,原被迫害致死,是文革最大的冤案,表明在文革时期,民主与法制已被严重践踏。
二、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
(1)时间:1971年9月
(2)原因: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政变被粉碎,林彪出逃,机毁人亡。
──文化大革命结束
(1)时间:1976年10月
(2)背景:
周恩来、毛泽东相继逝世后,江青集团加紧了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了江青集团,十年动乱结束。
三
改革开放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一、对内改革
改革目的: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解放发展生产力。
1、 农村改革
①目的: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农村以济发展。
②时间、地区及方式: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③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影响: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建国以来我们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四次调整或变革及其结果。
(1)土地改革,解放了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人教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