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
1、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认“促、深、萧、梧”四个生字,会写“促、深、忆”三个生字。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夜书所见
1、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认“促、深、萧、梧”四个生字,会写“促、深、忆”三个生字。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2、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难点:感受诗人由郁闷转为欢快的心情变化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和对故土、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4、教学课时:一课时
5、教学过程一、美图导入新课
1、 老师出示挂图,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像创编小故事。
2、 “同学们的故事很精彩,口语表达才能不错哦,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来,我们一起走进《夜书所见》(板书:夜书所见))。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字典等读准字音,把这首诗正确、流利的读出来。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在读准字音的情况下,注意读准节奏。
5、老师范读,指导停顿。
三、精读诗文,感悟诗意
1、全班一起读课题夜书所见,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生1:夜是晚上的意思。
生2:所见是看见的意思。
2、那谁能说说这里的书是什么意思?(写)
3、谁能把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完好.
生:夜晚写下自己所看见的
4、古诗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语言,需要我们细细的去揣摩,才能更好的领悟其中的韵味,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诗文里,去细细品位,看看你们刚刚的理解,对了多少,还有什么需要修正的地方.
5、首先,我们来看看诗歌的第一二句。在这两句诗歌中,你们能体会到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又想到了些什么吗?
生:作者看到了梧桐树叶随风摆动。听到了秋风的声音。
师:是什么风?(秋风)怎样的秋风(凉凉的秋风)这风怎么吹?发出什么声音?(呼呼)什么感觉?(好冷啊)文中说到风声,用的是什么词?(萧萧)是啊,这萧萧的秋风吹打着梧桐树的叶子,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沙沙,哗哗)你觉得怎样?(我觉得更冷了。)
6、这样的风声,梧桐声,拂过诗人的身体,掠过诗人的耳朵,送来阵阵的寒意,让诗人不禁打了个寒噤,那么你们觉得这一句该怎么读?
个别读两三个,齐读。(萧萧梧桐送寒声)
7、诗人还看到了什么?(一轮明月)好一轮当空的明月啊,让我们想起了什么节日?(中秋节)中秋节,我们都做些什么?
生1:我们一家人吃月饼,看月亮
。生2:全家围在一起很开心,团聚的日子。此时的月亮真美啊!
8、但诗人此时此刻眼中的月亮美吗?(不美。)说说理由.
生: 不美。因为作者此时,深处他乡。
9、你怎么知道他在异乡?生:因为诗中提到动客情。这个客说明他在他乡做客,这时候,他一定……..
10、说的真好,这里有个关键词,动客情,他动了哪些情?想了哪些事?大家来当当小诗人,设身处地的想想,在这样一个月圆的深秋
夜书所见[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