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流程探讨
周伟梁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急诊科 510000)
【摘要】目的: 探讨我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诊断与治疗流程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40例院前急救及36例家属自行送院急救急性心
: 嘱患者立即停止活动,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情况。给予氧气吸入,若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应立即给予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等[5]。争分夺秒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时,再确定现场急救措施及流程。
现场急救
缓解疼痛: 采用硝酸甘油10 mg+10%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缓解患者疼痛,保护心肌。本文40例AMI院前急救,其中11例患者滴注硝酸甘油有效,23倒患者给予哌替啶75 mg肌肉注射,6例患者给予吗啡5 mg皮下肌注。4倒患者经以上述处理后仍焦虑不安,予安定10 mg 静脉滴注,适当的镇静和缓解疼痛能够有效降低心肌耗氧量。
对症治疗:患者安静平卧状态下,迅速给予肠溶阿斯匹林300 mg或硫酸氯吡格雷300 mg口服进行抗栓治疗。
建立静脉通道:常规给予静脉滴注利多卡因50~100 mg,预防室颤。心率<50次/min,~1 mg肌注。选用套管针进行穿刺,这样不易刺破血管引起血肿和液体漏出血管外,以确保静脉通道的畅通。
心率失常监测:AMI会导致心肌及起搏传导系统缺血、损伤和坏死,使患者心电生理表现极不稳定,易引发心律失常。40例AMI院前急救患者均进行心电图间断监测及脉搏监测。其中7例患者出现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静脉滴注利多卡因50~100 mg,必要时可重复给予,待心律失常控制后给予1~4 mg/min静脉滴注维持;3例出现室颤患者,给予电除颤后恢复窦性心律;1例出现室颤患者,抢救无效死亡;4例患者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给予阿托品、山莨菪碱静脉滴注,心律失常纠正。
急救后,患者若病情相对稳定,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应尽快转送医院进一步救治。转运途中与医院(急诊监护室、心内科、导管室)联系,通报患者病情及到达时间,衔接院内外急救。
3 结果
40例院前急救患者除1例出现室颤经现场抢救无效死亡外,39例患者均安全、迅速转入医院治疗;36例自行送院急救患者有5例死亡。入院治疗后,参照2010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对两组患者进行左心室功能、心肌缺血、心肌存活性等指标危险性评估:39例经院前急救患者治愈7例,好转32例;31例自行入院患者治愈4例,好转27例;经检验,两组患者死亡率及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讨论
AMI院前急救,要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及流程。AMI院前急救的特点与核心就是:快速反应、迅速出诊、争分夺秒抢救,确保急救各个环节的畅通无阻。从一定程度上来讲,AMI院前急救的正确、及时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且能够集中反映医院的急救能力、业务水平和技术才能[6]。本文分别对两组患者死亡率及治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40例院前急救患者,现场死亡1例(%),7例(%)治愈,32例(%)好转。36例家属自行送院急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流程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