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雪
峨眉山市第四中学校 叶发林
【教学目的】
一.知识和技能
1.通过朗读感受词的大方激昂的情感。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景、情的崇高美.
二.过程和方法
1.感知作品内容、感情,建立整体认知。
沁园春 雪
峨眉山市第四中学校 叶发林
【教学目的】
一.知识和技能
1.通过朗读感受词的大方激昂的情感。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景、情的崇高美.
二.过程和方法
1.感知作品内容、感情,建立整体认知。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对秋景的把握,感受词的崇高美.
三.德育目的
通过对抒情主人公及少年形象的把握,感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青年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命运、以国家振兴为己任的伟大情怀,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诗词内容,学会赏析诗词。
2.感悟词人崇高的理想和开阔的胸襟。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朱光潜说过:“要养成纯粹的文学兴趣,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和他种类的文学。"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长沙》(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看看能否读出这种情感?
2.学生朗读,边读边考虑,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写景 下片:忆事
三.鉴赏课文
(一)赏析词的上片
?
(学生朗读,个别答复,老师总结)
交代观景的人物、时间、地点
2.站在橘子洲头,毛泽东看到了哪些景物?
(明确)山、林、水、船、鹰、鱼
3.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学生答复,老师总结)色彩绚丽、活力勃勃
4.面对这样的美景,你会想到什么?
(学生可能答复)对祖国河山的赞美
毛泽东又想到了什么?
明确:毛泽东不仅仅是感慨祖国山河的广阔、壮观,尤为祖国命运担忧,从而有了深沉的考虑—国家的命运由谁来主宰,抒发一种忧国忧民之情。
(二)赏析词的下片
1.对于“谁主沉浮”的问题,作者在下片是否做出答复?
(学生带着问题朗读下片)
2.词的下片忆事,作者回忆了哪些事?(PPT展示毛泽东在长沙和同学们的一段经历。)
(学生诵读课文,结合诗句概括)评论国家大事 ;写文章鞭挞黑暗,宣扬真理;和军阀作斗争。
3.从诗人对往事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一群怎样的青年?
意气风发、才华横溢、蔑视权贵.
4.读结尾三句,这表现了青年毛泽东和同学怎样的气概?作者借这一问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激流勇进,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从而含蓄地答复上片的问题。
5.学生朗读下片,体会词人的豪情壮志。
四.启迪感悟
学完全词,你从这些革命青年身上受到哪些启示?
五.小结
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上片:写景—绚丽多彩,活力勃勃 抒情—忧国忧民之情
沁园春 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