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混凝土组合悬挂式钢结构预埋钢柱安装工法(ZJ1GF - 083 - 98) 钢-混凝土组合的悬挂式钢结构是一种全新的结构体系, 它充分发挥了钢材抗拉和混凝土抗压的力学特性, 同全钢结构相比, 降低了主体结构的钢材用量, 节约了钢材。这种结构体系包括两个部分: 混凝土筒体和悬挂式钢结构。筒体位于建筑平面的外围边角, 整个建筑物的竖向荷载通过筒体传递给基础。筒体之间通过钢结构连接, 形成稳定的空间结构, 抵抗水平荷载。悬挂式钢结构由若干悬挂单元组成, 每个悬挂单元的上部是一榀桁架, 下面通过吊柱悬挂若干层钢梁。钢结构与筒体之间通过设置在筒体角部的预埋钢柱连接。悬挂式钢结构的承力桁架与筒体内预埋钢柱的连接节点负荷大, 构造处理复杂, 施工质量要求高。因此, 同一般的钢框架、混凝土筒体相结合的结构有着本质的区别。预埋钢柱是钢- 混凝土组合悬挂式钢结构的核心技术。图 所示是沈阳市国家税务局综合办公楼工程预埋钢柱的设置位置及形式。 1 特点 预埋钢柱是连接筒体与钢结构的桥梁。混凝土施工不可避免的较大偏差与钢结构高制作精度之间的矛盾决定了筒体施工的难度, 决定了预埋钢柱精确安装的重要性和在整个主体结构施工中的基础地位。预埋钢柱是形状复杂的焊合件(图 1-1 ), 高空安装, 固定困难, 又没有方便可靠的参照物或基准点用于校正,其它工序( 如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注等) 对安装好的预埋钢柱的干扰也大。另外, 筒体施工需要采用特种脚手架( 如爬升式脚手架) ,而且必须超前钢结构若干层。本工法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现有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不能满足需要,本工法提出了补充标准。 2 适用范围本工法主要适用于钢-混凝土组合的悬挂式钢结构。对钢-混凝土组合的非悬挂式钢结构或其它结构中的预埋钢柱,也可参照使用。 3 工艺原理筒体施工前,先将预埋钢柱吊装就位,对平面位置、垂直度等一系列指标进行校正后, 将其固定, 然后进行下面的工序。模板安装完成后, 视情况进行二次校正, 然后浇注筒体混凝土。 4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工艺流程 预埋钢柱的安装是筒体施工不可分隔的一部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筒体的施工程序如下: (1) 测量放线。平面位置控制点和标高控制点向上传递。(2) 角部暗柱竖向受力筋连接,牛腿以下箍筋绑扎。(3) 预埋钢柱安装就位并固定( 包括拉板和 T 型锚柱)。(4) 墙体钢筋绑扎( 包括各种水平拉结筋)。(5) 脚手架上升一个层高。(6) 安装内外墙模( 大模板)。(7) 模板检验,预埋钢柱平面位置复核,必要时校正。(8) 浇注墙体混凝土。(9) 拆除墙体内模。(10) 安装梁板模板。(11) 绑扎梁板钢筋。(12) 浇注梁板混凝土。 预埋钢柱安装的工艺流程如下: 施工准备→预埋钢柱吊装就位→柱脚对位→临时固定→调整垂直度→检查标高(差)→检查间距和相对扭转→正式固定→安装拉板和 T 型锚柱→初步检验→二次检验→三次检验 操作要点 准备工作 将预埋钢柱轴线的设计位置标在下节柱柱顶( 安装首节柱时,标于混凝土顶面) ,作为上节柱柱脚对位的基准线。测量下节柱柱顶偏移,确定上节柱柱脚平面位置调整垫片的总厚度。测量下节柱柱顶标高,确定调整标高的钢板垫片的总厚度。 .
钢-混凝土组合悬挂式钢结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