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创业就业 促进农民致富
刘成文 胡 涛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近年来,我们东海县委、县政府把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促进其创业就业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切入点,力争使农村零转移家庭至少有一人创业就业,全县县域经动力转移就业新的重要渠道。
拓宽农民创业就业的途径
对我县有创业能力和创业潜力的劳动者,县委、县政府都想办法提供各种形式的扶持,让他们想创业、能创业、创成业,努力拓宽农民创业就业的途径,让农民增收致富拥有更多的选择。
鼓励富余劳动力外出创业。“要想致富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县委、县政府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在破除农民固守土地、小富即安狭隘思想和陈旧观念的基础上,全县上下坚持把劳务输出当作农村工作的大事来抓,积极鼓励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到发达城市打工,学习先进技术,提升自身素质,我县劳务经济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在高峰时,全县外出务工人员超过26万人,(),,年均实现劳务收入15亿元。
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目前全县共有26万人在外打工,他们在打工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有的已进入“白领阶层”,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具有了一定的技术、信息和管理方面的优势。县委、县政府通过政策鼓励、资金支持等多种途径。让这一群体与外来投资者一视同仁、享受同等待遇,利用自己的勤劳所得投资办企业,使“打工潮”向“创业潮”转变。农民陈钦瑞外出务工10年。去年返乡建造饲料厂,不仅自己致富,还带动了150人就业;身残志坚的王彩霞,创建天鑫服饰有限公司,吸纳了400名劳动力就业。
鼓励没有安置的大中专毕业生、退转军人自主创业。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完善扶持大中专毕业生创业政策,加强对大中专毕业生的创业培训和信息服务。筹集资金设立“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东海自主创业。加大对退转军人创业的关心和扶持力度,认真完善和落实退转军人自谋职业补助金制度。鼓励和引导他们发挥所学专长,自主创办各种经营实体,使他们成长为我县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鼓励有知识有文化的“乡土人才”依托科技创业。科技人员和“乡土人才”只有大胆投身创业。才能创造更大的业绩、实现更大的价值。县委、县政府鼓励和支持本地科技人员运用自有专利、专有技术等科技成果创办各类民营企业、建设技术孵化基地。使技术专长尽快转化为创业项目,依托科技优势形成本地产业新的核心竞争力,培育本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鼓励园区、市场吸纳农民就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托工业园区加速劳动力资源集聚,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变为工人。县开发区已拥有投产和在建企业308家,其中外资企业70家。,。此外,我县的水晶市场共带动10万多人从事水晶开采、加工、销售,人均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
强化农民创业就业的政策保障
推进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促其增收致富,抓好落实是关键。我县上下联动。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形成了鼓励创业、支持创业、共同创业的良好环境。
强化宣传发动。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导向作用,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舆论媒体和宣传阵地,大张旗鼓地宣传推进全民创业就业的
支持创业就业 促进农民致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