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xx县城西出口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1
10
一、项目概况
三峡水库蓄水前,xx县城中心选址定在了三马山一带,面对日趋严峻的地质灾害和人口容量超载考验,xx不得不做出新的选择,方数量,同时避开饲料厂厂区,平曲线半径为200m。
2、道路上跨现状道路处,本次采用立交形式,在对现状道路进行适当调整的同时,设置两条匝道与主线相接,解决部分交通转换需求。
3、道路K0+720处,对平曲线进行优化,为其南侧地块使用保留条件,同时尽量减小对北侧在建高层的影响。
4、通过平面线形调整,避开少林万胜武校小区,并在沿线坡度较小路段设置开口与现状道路以及规划道路衔接。
5、K1+300至终点段,考虑道路纵坡较大,同时该段基本采用桥梁形式,因此,在规划基础上,设计加大了平曲线半径,并将路线往南偏移,尽量使得该段能以较长的直线接入终点平面交叉口,以保证行车的安全与舒适。
6、道路平面按照规范进行了加宽设计,施工放线过程中道路边线坐标详见道路平面图。
1、简易立交
道路在K0+560处上跨现状道路,该处在项目建成后将有一定的交通转换需求,但交通量有限,此处修建完全互通立交必要性较小,同时受地形限制,修建全互通立交将使得工程费用大幅增加。因此,本次设计中考虑采用修建简易立交的形式,设置两条匝道对相交道路进行衔接,通过信号灯控制,实现各个方向的交通转换。
2、平面交叉口
道路设计终点,与xx路-xx路交叉口相接,该交叉口现状为一不规则环形交叉口,环道各段宽度宽度不一,部分路段仍然双向通行,交通组织混乱,通行效率较低。西出口道路接入该环道后,形成四路相交的节点,施工图设计考虑采用信号灯控制的平面交叉口,并对其进行渠化处理。
道路纵断面设计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结合现状地形及道路平面线形,充分考虑沿线控制因素,进行了优化调整,以降低土石方数量及支挡构筑物工程量,要点如下:
1
4
1、道路由起点至终点地势渐高,坡度依次为+%(长360m)、+%(长555m)、缓坡段+%(长155m)、+%()。道路坡度坡长均满足规范要求,%(%),坡长控制在500m内;%段坡长控制在700m以内。
2、。
3、缓坡段长度结合实际需要设置于人流集中段,%,长155m(规范120m),该段坡度较缓,因此可与周边路网较好衔接,同时便于设置公交停靠站。
4、道路沿线超高设计详见道路纵断面相关图纸,交叉口或立交段道路超高以竖向设计图为准。
1、道路标准横断面
(1)主线路堤:
(人行道)+(车行道)+(人行道)=
主线路段道路绿化采用点状绿化,即靠近车行道侧种植行道树,间距5m。
局部路段由于修建桩板式挡土墙,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压窄人行道宽度,
。
(2)主线桥梁:
(人行道)+(车行道)+(人行道)=
(3)立交匝道:
(人行道)+(车行道)+(人行道)=
(4)公交站设置:
道路沿线公交停车港采用划线式,,设置于人流集中、坡度较缓的路堤段,并采用错位布置。布置位置于K0+40~K0+140两侧和K1+20~K1+120两侧。
2、道路路基设计:
(1)填方边坡
道路右侧填方边坡原则采用分级放坡的形式,一级边坡采用1∶,坡高8米,二级、三级边坡采用1:,坡高10米,四级边坡均采用1:,每一级处设2米平台,并设置2%的外倾横坡,填方边坡坡面采用花格护坡处理。当地面横坡陡于1∶5时,将基地挖成台阶,其宽度为大于2米,台阶向内倾斜2~4%。
道路左侧填方边坡坡率原则采用1:,局部路段采用1:,填方形成的 “V”型区域,本次设计考虑将其填平。
道路沿线填方边坡具体设计最终以施工图设计图纸为准。
(2)挖方边坡
本工程范围内挖方边坡坡率采用1:1或1:,坡面原则采用花格护坡处理,局部较小挖方边坡坡面采用植草护坡处理。
(3)支护工程
根据沿线地形情况,本次道路设计范围内较多路段不具备完全自然放坡条件,需要采用桥梁形式、挡墙形式、或者放坡加挡墙的形式进行处理,具体设计详结施。
1
5
(4)高填方路基
高填路堤以保证路堤稳定性为目标,以提高压实度为主要工程措施,防止不均匀沉降。
xx县城西出口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