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少数民族萨满现象研究综述
西南民族大学禄开辉
摘要:西南少数民族萨满现象,是其原始宗教巫师的本质特征,本身具有神秘的魅力。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发现至今未有学者单独提出研究,因此呼吁学者们投入到西南少数民族巫师的研究中来,尤其是对萨满现象的研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西南少数民族萨满“通神”现象综述
巫术,历来都是一个神秘、令人惊叹和好奇的话题。正如马林诺夫斯基在《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中的感叹一样:“巫术——哈,这个字眼底本身就好像充满了魔力,在背后代表着一个神妙莫测,光怪陆离的世界。”别说其他学科,就是清醒科学的头脑,也对巫术这个题目爱好甚深。究其原因,他认为“一部分是因为我们希望在巫术里面找到蛮野人底欲求与智慧,所有的结晶,因为不管是甚么样的结晶都是值得知道的。另一部分是因为‘巫’或‘魔’,似乎在任何人心里都激起某种潜在的意念,激起希望看奇迹的憧憬之怀,以及相信人类本有神秘力的可能等等下意识的信仰。”巫师的“通神”现象正是这巫术神秘魅力所在的核心!
萨满“通神”现象,是指巫师在其巫术行为中,能与超自然的鬼神沟通,并能够驾驭神灵,为其服务。多是各类治病、驱鬼、捉鬼、招魂等仪式中所特有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巫师能与鬼神“交流”、“沟通”,能够请神,也能赶鬼,一般是通过唱诵、舞蹈的方式。一般分为神灵附体和脱魂两种。附体即是神灵降临,附于巫师身上,神人合为一体;而脱魂,则指巫师的灵魂离体外游,进入另一个世界,与鬼神、祖灵、精灵沟通。巫师处于
“通神”状态时,他的身份是变换的,还会一些特技,如舔铧口、上刀山、跑火池子等。巫师的“通神”依托于巫术仪式,是仪式高潮和成功的标志,被巫师及其信众当作获得神启和治病驱邪、祈福攘灾的有效途径。巫师“通神”现象是宗教行为中巫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区和各历史阶段的宗教现象。
西南少数民族有着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原始宗教文化。但长久以来,关于西南少数民族巫师“通神”这一议题,学界研究较少。大多学者只是对做了描述性的研究,对个别民族巫师做了深入的考查,但其中也很少将“通神”现象单独拿出来研究。
一、国外对巫师通神现象的研究
国际学界将本课题中所指的“能通神的巫师”,即能够与鬼神直接沟通的人,称为“萨满”,并将其它世界各地的类萨满宗教文化纳入到“萨满教”来研究。
作为人类最古老的宗教文化形态,萨满教具有世界性。萨满教产生于人类早期社会,是特定群体的精神核心,也是一种社会化、全民化的意识形态。时至近代,萨满教在其信众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萨满教的跨时空性、跨文化性使萨满教研究具有世界性。研究萨满教,对于考察宗教的起源与发展,探讨原始文化形态与演变,具有特殊的意义。国际学术界一向重视萨满教理论研究,宗教学、人类学、文化学和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学者也在尝试借鉴萨满教的研究成果,解决本学科的一些理论问题,从而使萨满教研究带有较强的理论色彩。
国外萨满教研究起源于17世纪俄国民俗学家对西伯利亚地区通古斯语族土著居民的宗教民俗研究。20世纪上半期,萨满教研究开始在欧美学界普及,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到世界各地类似的宗教文化现象。
英国社会人类学家路易斯将“萨满”界定为“直接与神灵接触的神职人员”,他们是“利用精灵”“救人于苦难的治
西南少数民族萨满现象研究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