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略论明夷待访录方镇篇.docx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
略论《明夷待访录•方镇》
一•《方镇篇》简述
今封建之事远矣;因时乘势,则方镇可复也。自唐以方的合力打击下走向灭亡;三则是以往明军当地的军队军纪废弛,士兵战斗力低下,一旦遭受凶悍敌军的进攻,往往溃不成军,战局呈糜烂之势。朝廷只得调遣战斗力较强的边军来剿匪平叛,无形中又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怪圈之中。黄宗羲列举了崇祯四年的登州之战以及天启年间的奢安之乱,在这两次战役中,当地明军的战斗力低下暴露无遗,对战局很少有积极作用,相比于战斗力强悍的边军,当地明军领军饷的义务要远远超过上阵杀敌的责任;第四点笔者认为与第二点相近,但更侧重于对军纪的批判。明末军队军备松弛,由于在战场上无法击溃敌军,不少将领便想出“杀良冒功”的方法。将手中的兵刃对准普通的百姓,以此来冒领军功。对明军的形象造成极大损害。祟祯十六年(1643年),大臣马世奇谈到民众纷纷依附于农民起义军时说:“非附闯也,苦兵也:一苦于杨嗣昌之兵,而人不得守其城垒;二苦于宋一鹤之兵,而人不得有其家室;三苦于左良玉之兵,而人之居者、行者不得安保其身明矣。”时人方以智作《田稼荒》词云“壮者昼伏夜行归,归看鸡犬人家非,贼去尚存一茅屋,官军又来烧不足。”。崇祯年间,民间也有“贼兵如梳,官兵如栉”之谣。官兵疯狂残害百姓,使得各地百姓视之若洪水猛兽,闻兵来时,纷纷闭门拒纳。崇祯十二年(1639年),刘宇亮督师安平,传言清兵要来,刘欲进晋州城躲避,“知州陈宏绪坚闭城门不听人,而城中士民亦献血而誓,不得延人一兵”。时人冯梦龙在《甲申纪事》序中说:“有兵之处,间里皆空。未域一二贼兵先添万千兵贼。”寥寥数语,恰到好处地反映了当时明军军纪之极端败坏。1;第五利黄宗羲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外有强兵,中朝自然顾忌;山有虎豹,藜藿不采。”藜藿不采的典故出自《汉书•盖宽饶传》:盖宽饶为人刚直,曾官至司隶校尉,有一次,他上书奏事,触怒了汉宣帝。郑昌上书为宽饶辩解说:“臣闻山有猛兽,藜藿为之不采;国有忠臣,奸邪为之不起。”2结合前句,笔者认为在黄宗羲看来,中枢的统治阶级不以天下为天下,只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在《原法》篇中,黄宗羲指出:“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之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后世人主只要发现有威胁到皇权的存在便会加以抹杀,所以前有宋文帝杀檀道济,后有岳飞枉死风波亭。黄宗羲认为让藩镇保持武力优势,可以打消朝中某些人的短视,不至于做出自毁长城的举动。从社会伦理角度看,黄宗羲的第五点也是对固化的君臣阶级观念的挑战。藩镇虽然是为臣,但却不是奴。他认为君臣之间应该是分工合作的共事关系:“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臣之与君者,名异而实同”,君与臣的本质都一样,都是为百姓服务的公仆,他们是共治天下的平等的同事关系,只不过是分工不同而名称有异罢了。3
二、《方镇篇》略论
对于《方镇篇》的论述,首先需要搞清楚此书的成书背景。《明夷待访录》初作于康熙1王克婴:《明崇祯时期军队的衰败》,历史教学1999年09期2班固:《汉书》,,p7753宁陶:《<明夷待访录〉政治伦理思想研究》

略论明夷待访录方镇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niupai11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