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总则
在徐州市区现有防洪排涝工程设施条件下,针对可能发
生的险情、灾情,制定防洪排涝工程的运用方案和对策举措,
为各级指挥防汛提供决策依据,做好城市洪涝灾害事件的防
州市区北部防守微山湖洪水的主要屏障,现湖西大堤及郑集河南堤分别按防守1957年型洪水和20年一遇标准实施,洪水位高出市区地面3-5米,一旦出险,故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
将受淹。三是云龙湖,其保坝标准按100年一遇设计、2000
35
故黄河以南、以西15平方公里老城区将受淹,平均水深可
达1米以上。
涝水对徐州市区的影响:城市排涝按照外排河流划分,
分奎河、故黄河、京杭运河、房亭河四个排水区。目前,奎
河袁桥闸以上强排泵站抽排能力为80立方米/秒,达50年
一遇排涝标准;其他排水区按20年一遇排水标准设计,虽
实施了奎河、荆马河、三八河、房亭河等排水骨干河流治理
_
工程,但内部沟河未获得全面治理,整体排水标准仍旧不足
20年一遇,排水管网标准更低,大多为1年一遇。
自古以来,徐州水患不断,数次被洪水吞没,屡废屡建,所以徐州市区有“城下城”之说。黄河自1194年夺泗夺淮,
至1855年北徙,流经徐州661年,给徐州城区带来严重洪涝灾害。据史志记录,较为严重的一次是天启四年(公元
1624年),黄河溃东南堤倒灌石狗湖(今云龙湖),城中水深一丈三尺,积水三年不退,官舍民庐悉数吞没,人淹死无数。
建国以来六十多年间,因暴雨市区出现十次较大洪涝灾
害。其中1957年7月、1980年8月24日、1982年7月21日、1997年7月17日四次暴雨造成的灾害尤为严重。
1957年7月上旬起,徐州市区周围连降大雨和暴雨。
鲁南地区山洪下泄,微山湖和不牢河流域出现了历年罕有的
大水。洪水冲垮了湖西第一道、第二道防线-湖西大堤和苏
北大堤,湖西各条港河决口及内涝形成的大片洪水,全部汇
集于湖西大堤下,大堤内外洪水浩渺无际。由于洪水量大势
急,位于南四湖最南端的蔺家坝坝口被冲垮,微山湖滔滔洪
水向不牢河倾泄,流量高达800立方米/秒,不牢河沿岸决
口数处。为保卫市区安全和不牢河沿岸,徐州人民进行了艰
难的束水护城工程,经过半个月的奋战,将蔺家坝泄大水量
控制在500立方米/秒以内,保证了市区的安全和两大铁路
干线的正常通车,但市区北部仍受到较大损失。据不完全统
_
计,共
14个乡、
2万多亩土地被淹,受灾人口
8万多人;
因河湖水位过高,积水无法消除,内涝较重的有
15个乡、
41140
亩土地,受灾人口
17897
人。总计受灾土地
24万亩,
受灾人口
10万人。
1980
年
8
月
24
日8-9
时,徐州市区
1小时降水
毫米,致使市区大部分地区积水,受淹面积
4平方公里。市
区矿务局一带积水长达
72小时,受淹居民
2万户,
101
家
工厂停产、半停产,郊区农田受淹7458亩,坍毁房屋374
间。
1982年7月21日夜,市区降特大暴雨,
毫米,因奎河下游山区洪水顶托,市区段大部分漫溢,袁桥
,洪水倒灌市区24小时。奎河两岸、晓市、
夹河街、和平新村、铜沛路和下淀地区水深都在1米以上,
,坍毁房屋44间,受灾群众达10万人之多,70%的工厂不同程度受到积水危害,
万亩,经济损失达2000万元。
1997
年7月
17
日,市区突降特大暴雨。据市区
17个
雨量站察看记录,
24小时平均降雨量为
345毫米,最大
1
小时降雨量98毫米,最大3小时降雨量214毫米。由于降
雨强度大,雨量集中,
米(18日1时),超过常水位3米,故黄河合群桥处最高
徐州市城市防洪应急处理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