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业社会责任的新探讨----- 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状况姓名: 赵敏娟论文摘要: 当前, 我国企业在经济责任方面表现较好, 在法律责任的实现方面总体较好但个别差异明显, 在道德责任方面亦有部分领先企业开始尝试实践, 积极回馈社会。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涉嫌垄断、非法避税、侵害劳工权益、忽视产品质量、破坏自然环境等方面。本文通过对这些存在的问题的研究并针对其现象给出一系列的改进方法。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价值导向;实现机制;利益相关者;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 、研究的背景近年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大规模工业变革的不断推进,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企业对国家乃至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成为日益关注的焦点。国际社会主流观点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有保障全球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对维护有重要的作用和促进发展中国家政治稳定可起到积极作用。因此, 以许多欧美发达国家为首的政府、非政府组织、普通民众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极为关注,普遍要求企业对整个供应链承担责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兴起于西方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已经对我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方面, 外国采购商在中国选择供应商时普遍把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作为重要的评价依据; 另一方面, 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假冒伪劣、侵犯员工合法权益、污染环境、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等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严重破坏。要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要建立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尽快建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机制。 2 、研究的目的本选题以企业社会责任为研究对象,采取论证法以我国现行的企业的社会责任实现状入手,剖析其产生的原因, 深入了解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态度, 以期为我国现阶段进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企业如何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 3 、研究的意义 2 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为宏观经济管理者如何更好地管理企业, 使之更好地履行企业公民的义务提供参考, 也有助于为企业管理者如何平衡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处理好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提出建议,从而为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的实践和落实提供一定的解决思路。二、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状况 1 、国外社会责任的研究现状 H. Gordon Fitch(1975) 认为企业本身是资本主义社会中解决社会问题的最有效的组织。企业在潜在利益驱动下, 可以通过历史模型或计划模型来识别、解决社会问题, 实现社会责任。但是当这两基于自愿的方法失效时,就需要由政府等其他组织来管理。 Ella Joseph(2002) 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主要依靠企业的自觉行为,而企业只有在能受到市场力量的奖励时才会采取自觉行为。 Atle Midttum(2004) 根据部门间相互扮演角色与互动方式的不同, 提出 CSR 的治理模式。指出当代治理的关键在于“社会交换”(Social Exchange) ,尤其是政府、企业与社会三大部门的“交换" 。政府作为企业的促进者、管制者和支持者,企业作为社会伙伴和产业伙伴。通过市场内生化和政府的促进来实现社会责任的治理。 Simon Zadek(2006) 提出一个“合作治理"(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的方式,认为 CSR 发展过程是整个社会和企业组织共同学习的过程。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态度将经历防御、顺应、管理、策略、公民五阶段, 社会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态度则经历潜伏、新兴、巩固、制度化。企业组织的学习往往落后整个 CSR 环境的社会需求,直到 CSR 的议题在社会环境受到认同且朝向制度化落实, 才能实现 CSR 的组织目标。美国管理学家安德鲁斯认为: 利润最大化是公司的第二位目标, 而不是第一位目标, 公司的第一位目标是保证自身的生存。社会责任是企业能否生存的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多德认为: 企业对员工、消费者和公众负有社会责任, 尽管这些社会责任未必见诸法律而成为企业的法定义务, 但应当成为企业管理人恪守的职业道德。道德是促使企业行驶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经济优先权认可机构委员会制定的社会责任标准 SA8000(CEPAA, 1997) 影响较大,其宗旨是确保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符合社会责任标准。保护人类基本权益, 是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机构审核的社会贵任认证标准。也是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的认证机制。 Anupama 指出在大型公司当中尽管子公司和母公司其经营管理模式存在差异性, 但其管理话语权仍掌握在总公司手中, 子公司管理层可以根据公司业绩及发展需要对有关社会责任的安排进行调 3 整。不管是赞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还是反对承担的学者都一直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源于企业经济行为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