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哺乳纲
第17章 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哺乳纲(Mammalia)
全身被毛,胎生,具有胎盘(单孔类除外),哺乳(具乳腺)。
四肢经扭转位于身体腹面。
头骨合颞窝型,双枕髁,具有完整的次生硬腭和肌肉质软腭。
下颌为单一齿骨部(猴)。一般乳头对数与所产幼仔的数目相当,例如猪为4—5对、牛羊为2对、猴与蝙蝠为1对。
味腺(臭腺)(secnt gland):味腺为汗腺或皮脂腺的衍生物(如麝的麝香腺、黄鼠狼的肛腺),对于哺乳类(特别是社会性集群种类)同种的识别和繁殖配对有重要作用。
第17章 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哺乳纲(Mammalia)
4、具有多种皮肤衍生物
1)爪〔claw〕 哺乳类的爪与爬行类的爪同源,皆为指(趾)端表皮角质化的产物,为陆栖步行时指(趾)端的保护器官。常见的类型除爪以外,尚有蹄(hoof)和指甲(nail),均为爪的变形。
2)角(horn) 角为头部表皮及真皮部分特化的产物,为有蹄类的防卫利器。一般分为:
洞角:不分叉,终生不更换,为头骨的骨角外面套以由表皮角质化形成的角质鞘构成。如牛角。
实角:分叉的骨质角,通常多为雄兽发达,且每年脱换一次。如鹿角。刚生出的鹿角外包富有血管的皮肤,此期的鹿角称鹿茸,为贵重的中药。
瘤角:长颈鹿的角终生包被有皮毛,是另—种特殊结构的角。
表皮角:表皮角质形成,如犀牛角。
第17章 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哺乳纲(Mammalia)
第17章 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哺乳纲(Mammalia)
第17章 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哺乳纲(Mammalia)
第17章 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哺乳纲(Mammalia)
(三)骨骼
哺乳类的骨路系统十分发达,支持、保护和运动的功能进一步完善化。
脊柱分区明显,结构坚实而灵活。
四肢下移至腹面,出现肘(elbow)和膝(knee),将躯体撑起,适宜在陆上快速运动。 哺乳动物骨骼系统的演化趋向是:①骨化完全,为肌肉的附着提供充分的支持;②愈合和简化,增大了坚固性并保证轻便;③提高了中轴骨的韧性,使四肢得以较大的速度和范围(步幅)活动;④长骨的生长限于早期,与爬行类的终生生长不同,提高了骨的坚固性并有利于骨骼肌的完善。
第17章 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哺乳纲(Mammalia)
第17章 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哺乳纲(Mammalia)
1.脊柱、肋骨及胸骨
脊柱分为颈、胸、腰、荐5部分。
脊椎椎体为双平型,椎体间有软骨的椎间盘相隔,椎间盘内有一髓核,是脊索退化的痕迹。
颈椎数目大多为7枚,是哺乳类特征之—。
胸椎连有肋骨,并与肋骨、胸骨形成胸廓。
成体的荐椎多愈合为荐骨,在与腰带结合中增加了坚固性和后肢承重能力。尾推数目不定而且退化。
第17章 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哺乳纲(Mammalia)
第17章 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哺乳纲(Mammalia)
2.头骨
全部骨化,骨块减少,愈合紧密,枕骨逐渐向腹面移动。是哺乳类的一个明显特征。
双枕髁,头骨合颞窝型。
具发达的颧弓(由颌骨与颞骨的突起以及颧骨本体所构成),以作为强大的咀嚼肌的起点。
有完整的骨质次生腭,并有肌肉质的软腭形成,使内鼻孔进一步后移至咽部,鼻腔和口腔完全分开。从而使咀嚼时能完成正常呼吸。|
下颌仅由1对齿骨构成,并直接与脑颅相关。
具有哺乳类特有的3块听小骨:即镫骨、砧骨和锤骨。
鼻腔内出现复杂的鼻甲骨,与发达的嗅觉相关。并因鼻腔的扩大而有明显的“脸部”。
第17章 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哺乳纲(Mammalia)
3.带骨及肢骨
四肢经历扭转(后肢的膝关节角顶朝前,前肢的肘关节角顶朝后,且四肢转而位于躯体下方)。
肩带由肩胛骨、锁骨组成,肩胛骨发达而稳定,锁骨退化。仅在攀缘(如猴)、掘土(如鼹鼠)和飞翔(如蝙蝠)等类群发达。哺乳类肩带的简化与运动方式的单—性有密切关系。
腰带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组成,髂骨与荐骨牢固结合,耻骨和坐骨在腹中线结合,形成封闭式骨盆。
在足型上有跖行、趾行和蹄行型3种类型。
第17章 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哺乳纲(Mammalia)
第17章 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哺乳纲(Mammalia)
第17章 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哺乳纲(Mammalia)
(四)肌肉:与爬行类相似,但更加发达和复杂化。
四肢肌肉发达。
具特有的隔肌,参与形成分隔胸腔和腹腔的横隔,其收缩舒张参与呼吸动作。
皮肤肌发达;在灵长类面部出现表情肌。
头部有强大的咀嚼肌附着于颧弓。
腹部的腹直肌仍保留原始分节状态。
第17章 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哺乳纲(Mammalia)
(五)消化
从结构和功能方面看,消化系统主要表现在消化管分化程度高、出现了
第十八章哺乳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