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特定服务对象志愿者服务与志愿团队建设.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特定服务对象志愿者服务与志愿团队建设
摘 要:不同于一般类型志愿服务,以“自闭症”儿童为对象的志愿服务有着特殊的社会意义,这是社会大众对这类特殊对象群体提供社会关怀的最重要途径,体现志愿服务的“大爱”精神。近年来,随着“自闭症8%。在所有受访对象中,21位“家中有相应病患者”,其余在从事这一服务之前并未接触过“自闭症”儿童或患者。
二、“自闭症”志愿者团队情况
(一)获取“自闭症”志愿者服务信息的渠道
大多数人通过“学校、工作单位的宣传”(%)、“电视、网络媒体介绍”(%)获得服务信息。该结果与这类志愿多是由学校团委(青年志愿者服务协会)、公司志愿团队及党(团)服务部门发动的因素相符合。可以推测,这类志愿者参与服务的自主性较为有限。另外,在特殊对象的志愿服务之前,大多数志愿者没有服务经历,他们缺乏对“自闭症”儿童特殊性的认识,一定程度导致了这一志愿群体服务较为松散。
(二)志愿者群体服务的主要内容
受访志愿者主要的服务内容为“制作教具”(%)、“看护儿童”(%)、“辅助教学”(%)。受访对象表示从事何种工作主要是出于机构需要,“服务中心老师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另外,大部分志愿者(%)认为,志愿工作中最具有挑战的是“看护自闭症儿童”。这一工作费心费力,在过程中可能还会受到被照顾儿童的伤害。但志愿者却对这一工作予以大量热情,甚至有受访志愿者反映,“如果(长时期服务)就是制作教具,打扫中心,或是其他别的什么,而不能接触到儿童,很多志愿者会感到‘失望’‘无聊’,觉得失去了来服务的意义……”。
本研究对比“第一次服务”与“服务一段时间后”志愿者的心情变化,结果显示,除了服务后感觉“疲倦”的人数比例有所上升,其他诸如“郁闷”“紧张”甚至“好奇”等负面心情比例都在下降,而“神圣”“高兴”等正面情绪比例都上升。这说明,参与“自闭症”儿童志愿服务不止是传统认知上的“疲劳”、“烦躁”,在服务过程中,志愿者亦有内在情感奖励。
(三)“自闭症”儿童志愿服务团队建设中的问题
受访志愿者认为团队问题主要有三个:“志愿服务得不到社会重视、鼓励”(%),“志愿者本身缺少服务的专业知识”(%),“志愿服务缺少相应物质保障”(%)。
究其原因,可能有几点。首先,志愿者服务的动机多是获得社会奖励。在调查中发现,个人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主要是“丰富个人社会经历”(%)“拓宽人脉”(32%)、“获得更多社会认同感”(%)。因此,志愿者服务的动力可能并非帮助“自闭症”儿童,而是获得社会认可。换而言之,当外界有其他活动予以激励代替时,这类志愿者很可能会选择放弃。
其次,“自闭症”儿童的志愿服务需一定的专业性技能。但目前這类志愿者的专业性技能辅导较为有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志愿团队内部的“传帮带”培育模式。一位志愿团队负责人透露,志愿者加入团队后,团队会为其提供一般性知识教育,并通过安排其参加日常性教育活动,使其间接了解“自闭症”儿童。认可其志愿服务意愿及能力后,团队会安排其接手 “自闭症”儿童的日常看护工作。可以推测,这一培育模式虽能让志愿者循序渐进地接触服务对象,但其缺少针对性的服务操作知识及模拟演练。

特定服务对象志愿者服务与志愿团队建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湘云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