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植物病害防治论文(共 2595 字) 1 病害发生原因分析 移栽损伤多肉植物大多原产于中亚、非洲及美洲大陆,故引种多为进口。检疫部门规定带根多肉植物禁止携带土壤, 所以多数多肉植物在移栽过程中需要去除根系上的土壤, 清洗、修剪根系, 并在伤口处涂抹杀菌剂, 晾晒至根系的伤口干燥才可以移栽, 且定植后不能立即浇水。在清洗、修剪根系的过程中, 如果不按照规定进行, 伤口部位就成了病菌侵入的途径, 细菌、病毒会很容易通过根部的伤口感染植物。 扦插操作不当多肉植物多用无性繁殖,通常采用扦插、分株、嫁接等方式。扦插主要采用枝插, 这就难免产生伤口, 如果伤口没有彻底愈合, 与扦插基质接触后, 很容易感染病毒; 且扦插基质多为蛭石、珍珠岩的混合物, 虽然蛭石保水、持肥、吸热、保温能力强, 有利于枝插植物生根, 但同时由于其含水保湿能力强所创造出来的高温高湿的环境,也有利于病菌滋生, 容易导致植株腐烂、死亡。 土壤湿度过高很多根部具有储水功能的多肉植物,如大戟属植物皱叶麒麟, 如果土壤不易干燥、透气, 就会致使根部腐烂。又如仙人掌密环菌茎腐病, 在土壤湿度高时, 可从茎基部受侵染的组织腐烂, 长出白色菌丝, 影响仙人掌的主根系, 并进入土壤侵染其他邻近的仙人掌。 2 防治技术由于多肉植物的病害初期多产生于根部感染,而植物根部隐藏于地下, 这就给及时发现病害造成了一定的难度。若多肉植物病害得不到及时治疗,等到病菌扩散到植物茎部,使茎部表皮呈现出黑色水渍样坏死斑,造成多肉植物茎部软腐, 就很难救治了。因此, 在配置多肉植物基质时, 利用杀菌剂的保护作用, 可以有效预防多肉植物病害的发生, 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目前, 杀菌剂是防治多肉植物病害的主要措施。 常用杀菌剂的种类随着杀菌剂的应用和发展,其种类越来越多。杀菌剂的保护作用是指在病原菌侵染植物前施用杀菌剂, 保护植物免受病原菌侵染危害, 许多杀菌剂如代森锰锌、百菌清等, 都是保护性杀菌剂。一般来说, 保护性杀菌剂不能渗透到植物体内部, 只能保护施药处免受病菌侵染。保护性杀菌剂具有较强的附着力和一定的残效期,因此喷施时要做到覆盖均匀。保护性杀菌剂施用后, 不能马上看到药效, 需要经过一定时间后,才能看出防病效果。常见的杀菌剂如下: 百菌清百菌清是广谱、保护性杀菌剂, 其作用机理是与真菌细胞中的酶发生作用,与其含有的蛋白质相结合,从而破坏酶的活性, 使真菌细胞的新陈代谢遭受破坏而失去生命力。百菌清不进入植物体内,只在植物表面起保护作用, 因而对已侵入植物体内的病菌无作用, 对施药后新长出的植物部分亦不能起到保护作用。该药剂具有药效稳定, 残效期长,药效适用范围宽,不易诱发病菌产生耐药性等优点,而且可与多种杀菌剂混用。根据百菌清的作用特点, 此药剂很适宜用来防治多肉植物的真菌性病害。在实际操作中, 一般采用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0 ~ 1000 倍液均匀地喷洒在多肉植物基质中。如果将全面土壤杀菌法进行适当改进, 可以采取“一边搅拌基质、一边喷施”的新方法。在施用百菌清时需配戴口罩、手套,以保护皮肤和眼睛不被药剂刺激。第一次喷施时浓度不宜过高,否则易产生药害。 多菌灵多菌灵属广谱性内吸式杀菌剂, 保护和治疗作用兼具, 其作用机理是干扰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
多肉植物病害防治论文(共2595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