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各单位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和简单的推理才能。
3、结合详细内容向学生浸透长度单位来源于理论又应用于理论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各单位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和简单的推理才能。
3、结合详细内容向学生浸透长度单位来源于理论又应用于理论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精品文档请下载)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认识毫米的概念
教学方法:
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米尺、一分硬币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
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
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
集体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
提出问题:“终究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呢?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据呢?"请同学们分成小组对数学书的长、宽和厚进展实际测量。(精品文档请下载)
自主学习
认识毫米。
(1)分组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和厚。
(2)组织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展交流。
(3)提出问题:要想准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缺乏整厘米,怎么办呢?
(4)引出毫米: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准确时,,就是1毫米。(精品文档请下载)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学习1厘米=10毫米
(1)请同学们拿出尺子,从尺子上选定1厘米的长度,数数在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10个)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长度相等)(精品文档请下载)
(2)从观察和数格中得出,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度是1毫米.
①1厘米=10毫米
老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三、合作探究
(1)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宽和厚约是1毫米.(硬币、磁卡、钥匙等)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用毫米作单位计量的。(电脑演示:①自动铅笔、、0。7mm等;②天气预报,今日降雨量到达了多少毫米③我们的手指甲约10天长1毫米,脚趾甲约20天长1毫米;④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精品文档请下载)
(3)说一说,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4)猜一猜,学生尺的厚度是几毫米。然后同桌
毫米的认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