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带区概况
本带区为本矿第二水平第四采区, 其中二采区已采,六采区未采。上部标高 -150m,下部标高-300m。本采区构造简单,煤层为厚煤层,煤层埋藏稳定,构造 简单,无褶皱、走向断层,煤质中硬,,,在采区通风系统中应尽 量避免或减少角联通风,采掘工作面尽量避免处于角联风路中。
9、在采区通风系统中,应力求通风系统简单,以便在发生事故时易于控制 风流和撤退人员。
10、在采区通风系统中,尽量减少采区漏风量,并有利于采空区瓦斯的合理 排放及防止采空区浮煤自燃,使新鲜风流在其流动路线上被加热与污染的程度最 小。
11、采区绞车房和变电所,应实行分区通风。
12、煤层倾角大于12。的采煤工作面采用下行通风时,报矿总工程师批准, 并须遵守下列规定:
①采煤工作面的风速,不得低于lm/s ;
② 机电设备设在回风巷时,其风流中瓦斯浓度不得超过 1%并应装有瓦斯 自动检测报警断电装置;
③ 进、回风巷中,都必须设置消防供水管路。
13、有煤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的采煤工作面严禁采用下行通风。
二、带区进回风的选择
1、带区通风系统既是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也是带区生产系统的
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带区通风系统必须遵守上述规定及 《煤矿安全规程》中有关 规定。
2 、本矿共划分8带区,带区内不设准备巷道,直接在大巷两侧布置倾斜长 壁工作面,针对开拓方案的布置,选择胶带运输大巷进风,辅助运输大巷回风通 风方式时,辅助运输大巷内需设风门和开掘回风石门与主井连通,这对于采用无
轨胶轮作为辅助运输方式不利,且进风流与煤流方向相反,使进风流中煤尘和瓦 斯浓度增加。输送机等设备所散发热量使进风流温度升高,且需开设进风道。
3、按采煤工作面的风流方向不同可分为上行通风和下行通风两种,各自的
优缺点对比如下:见表及使用条件如下:
工作面风流方向比较:
风向
优 点
缺 点
上行
通风
瓦斯自然流动的方向与上行风流方 向相同,在正常风速情况下,瓦斯不 易积聚和分层流动,工作而发生火灾 时所产生火风压与通风压力作用方 向一致,瓦斯浓度不会增加,着火点 瓦斯爆炸的可能性小。
上行风将煤炭运输过程中所 溢散的瓦斯和煤尘带入工作 面,增大了瓦斯和煤尘的浓 度,风流受运输设备加热而使 风流增温,倾向大于12。的工 作而应采用上行通风。
下行
通风
瓦斯自然流动的方向与上行风流方 向相反,瓦斯和空气混合能力强,正 常风速不易局部瓦斯积聚和分层流 动,回风流力问与煤流方向相反,可 降低煤尘,降低风流温度,可冲淡上 隅角瓦斯。
工作卸右有火源,产生火风压 与通风压力作用方向相反,会 使工作回风量减少,甚至反 风,导致瓦斯浓度上升引爆, 适应倾角小于12°的,煤匕瓦 斯突出危险性小。
° ,煤层平缓,煤层无自然发火倾向,煤尘无爆 炸倾向性,工作面风流方向除遵照安全规程之规定外又考虑煤层实际起伏情况、 回采巷道的布置,所以确定首综放工作面风流方向为上行通风。
三、工作面通风方式的选择
工作面通风方式的选择与回采顺序、通风能力及巷道布置有关,通风方式是 否合理成为影响工作面正常生产的重要因素,对工作面通风应满足下列要求:
1、工作面有足够的风量并符合安全规程的要求,特别要防止上隅角积聚瓦
斯。
2、风流用尽量单向顺流、少折返逆流、系统简单、风路短。
3、根据通风要求,进、回风巷有足够的断面及数目。
工作面通风方式及优缺点的比较
通风方式
适应条件及优缺点
U
型 通
风
后退
式
一进一回,在我国使用比较普遍,其优点是结构简单,巷道 维修量小,工作而漏风小,风流稳定,易于管理,但上隅角 瓦斯容易超限,工作面进、回风巷要提前掘进。此种通风方 是对了解煤层赋存状况,掌握甲烷、火的发生、发展规律,
方
式
较为有利。由于巷道均维护在煤体重,因而巷道的漏风率减 少,适用于低瓦斯矿井
前进
式
一进一回,可缓和米,掘紧张关系,米空区瓦斯不涌向工作 面,而涌向回风顺曹。缺点:采空区漏风不易管理,需沿空 护巷。这种通风适用推进跑离,低瓦斯自燃频]性弱的煤层
Y型通风方
式
两进一回,在回米工作面的上、下端各设一条进风巷道,另 外在采空区一侧设回风道。优点为:可以很好的解决工作面 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改善了工作环境,提高回收率。
E型通风方
式
两进一回,卜两天为进风巷,上面为回风巷。优点: 风平巷和下部工作面回风速度降低,抑制煤尘飞扬,降低采 空区温度。但是容易引起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
W型通风方
式
两进一回,或一进两回。优点:相邻工作面公用一个进或回 风巷,减少了巷道的开掘和维护,漏风
带区通风设计说明书汇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