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黑格尔与萨义德的“东方文化观”.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黑格尔与萨义德的“东方文化观”
余锐 【摘要】黑格尔的东方文化观建立在辩证逻辑、认识论和本体论有机统一的基础上,其自我否定以及历史和逻辑一致的立场使得他的观点具有内在合理性并有发展、改造的空间。萨义德的东方文化观建立在反本质主义,黑格尔关于“东方精神”的论述,实际上就是在展示他的东方文化观,具体由以下内容构成:
第一,“东方”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地理意义上的“东方”仅仅是构成他的东方文化观的一个自然因素,黑格尔所言的“东方”是包含了地理因素在内的文学艺术、宗教、哲学以及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不仅如此,黑格尔的考察对象还涵盖了东方的绝大多数文明国家(诸如中国、印度、波斯和埃及),其学术视野相当开阔,从而构建了“东方”这一术语具有整体性的外在可能。
第二,“东方”是一个包含着丰富内容的具体概念。黑格尔认为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逻辑规律,这个逻辑规律就是绝对精神自生发、自展示、自实现的全过程,它表现在文学艺术、法律政治、宗教信仰和哲学思考等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黑格尔把这一过程视为概念的逻辑理路同时又是历史的发展过程,因而具有现实性和具体性,他关于东方文化的全部论述实际上都是在一种宏大的历史观念的支配下进行的,也就是说,黑格尔的东方文化观是一种历史观,东方的宗教、艺术、哲学等领域的具体发展过程在黑格尔那里就演变成一种历史叙述,它们共同体现了“内在性和外在性全部范围的精神现实性”。黑格尔对东方文化的历史主义立场充分体现了历史本身的逻辑层次以及历史按照逻辑的阶段发展这一极具真理性的认识,正是在这一点上恩格斯将其称之为“不亚于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成果”。
第三,黑格尔认为要理解掌握文化的特性必须从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思辨,同时还认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一种最重要的不同,就是合理性的不同”。黑格尔从思辨哲学的角度对东方文化的本质做了一个整体性的判断,“在‘东方精神’里,沉沦在‘自然’里的‘精神’的巨大的实体性始终保留作为一种基础”。在黑格尔看来,精神就是“自在地是……自在而自为的存在”,其本质就是自由,这种自由是通过人的自我否定、自我反思这样一个辨证过程而实现的,追求自由是人的一种必然。但是在东方文化中,精神本应该超越自然的束缚,却反而“沉沦在‘自然’里”。因此,黑格尔认为东方文化是缺乏主体性的文化,是缺乏理性的自由的文化。马克思则纠正了他的唯心主义的历史观,突出强调的人的主体性作用,把历史的走向从富有神秘性的“理性的狡狯”的彼岸世界拉回到现实世界中,正是在马克思那里,自由才真正是现实的,而不仅仅是思辨的。
萨义德东方文化观的要素
萨义德的东方文化观则有一个明确的表述,他认为,所谓东方只不过是被西方设计出来的一个形象,它的意义就在于作为参照系来确证西方文化的先进性。因而,萨义德的东方文化观从表象来看确实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批判色彩。由于西方国家对第三世界的殖民事实,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一度成为批判西方文化霸权的武器,成为第三世界中民粹主义的精神力量。
但是,萨义德于1994年在《东方学》再版之际写了一篇后记,明确表明了自己的理论立场,并对上述他称之为“误解”的“反西方论倾向”加以澄清,他着重强调“书中的观点显然是反本质主义的(anti-essentialist),……因为我在书中很早即表明

论黑格尔与萨义德的“东方文化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妙玉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2-05-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