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器械传递的原则与方法.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器械传递的原则与方法
第一页,共二十八页。
学习目标
熟悉常用外科手术器械的名称及用法
熟悉器械护士常用操作技术
掌握器械传递原则
通过练习,能够较熟练地完成器械护士常用操作技术
第二页,共二十八页。
前 言
器械传递的原则与方法
第一页,共二十八页。
学习目标
熟悉常用外科手术器械的名称及用法
熟悉器械护士常用操作技术
掌握器械传递原则
通过练习,能够较熟练地完成器械护士常用操作技术
第二页,共二十八页。
前 言
手术器械是外科手术操作的必备工具
手术器械种类多、用途广、更新快,可分为普通手术器械和专科手术器械两大类,而普通手术器械又是一切手术操作的基础。
因此,正解了解各种手术器械的结构特点、基本性能是正确使用和灵活应用器械的前提和保证。
第三页,共二十八页。
器械护士的基本技术操作是手术配合的基础,是质量与效率的基本保证。
器械护士常用的基本技术操作有:
器械传递、穿针引线、无菌器械台的准备等
第四页,共二十八页。
常用外科手术器械
手术刀、手术剪、手术镊、持针钳、缝合针、线、血管钳、拉钩等
第五页,共二十八页。
一、器械传递的原则
速度快、方法准、器械对,术者接过后无需调整方向即可使用。
力度适当,达到提醒术者的注意力为度。
根据手术部位,及时调整手术器械。
及时收回切口周围的器械,避免堆积,防止掉地。
第六页,共二十八页。
刀片安装宜采用持针器夹持,避免割伤手指
安装时,用持针器夹持刀片前端背侧,将刀片与刀柄槽对合,向下嵌入
安、取刀片法

第七页,共二十八页。
取下时,再以持针器夹持刀片尾端背侧,稍稍提起刀片,向上顺势推下

1
2
3
第八页,共二十八页。
二、器械传递法
手术刀传递法
注意勿伤及自己或术者。
手持刀背,刀刃面向下、尖端向后呈水平传递。
第九页,共二十八页。
又称止血钳,用于分离、钳夹组织和止血,协助持针、夹持敷料等。有不同长度
血管钳
第十页,共二十八页。
主要分为组织剪(简称弯剪)、线剪(简称直剪)、用于剪开组织、缝线。
剪刀
使用时,不宜用组织剪剪线或其他物品,发免刃面变钝
第十一页,共二十八页。
又称皮钳或艾利斯,用于夹持组织或皮瓣,协助剥离时提夹组织
组织钳
第十二页,共二十八页。
对侧传递法
右手拇指握凸侧上1/3处,四指握凹侧中部,通过腕部的适力运动,将器械的柄环部拍打在术者掌心
各种钳
传递法
第十三页,共二十八页。
同侧传递法:右手拇指、环指握凹侧,示指、中指握凸侧上1/3处,通过腕下传递。左手则相反。
第十四页,共二十八页。
交叉传递法:同时递2把器械时,递对侧器械的手在上,同侧的手在下,不可从术者肩或背后传递。
第十五页,共二十八页。
用于夹持、辅助解剖及缝合组织 镊的尖端分为有齿和无齿两类
手术镊
第十六页,共二十八页。
手握镊尖端、闭合开口,直立式传递
镊子传递法
第十七页,共二十八页。
用于夹持缝合针、协助缝线打结,有不同的长度
持针器
第十八页,共二十八页。
简称缝针,用于缝合各种组织,由
针尖
针体
针眼
缝合针
三部分组成
针眼
针尖
针体
第十九页,共二十八页。
针尖分圆针、角针。角针前端为三棱形,锋利、穿透力强,但对组织损伤较大,主要用于缝合皮肤、肌腱、韧带、筋膜等坚韧组织,其它部位的组织用圆针缝合,以减少组织损伤。
第二十页,共二十八页。
过程中要求做到3个1/3,缝线的返回线占总线长的1/3,缝针被夹持在针尾的后1/3处,并稍向外上,持针器开口前端的1/3夹持缝针
穿针
引线法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八页。
针持传递法 洗手护士右手捏住持针器的中部,针尖向外侧。利用手腕部用动,适当的力气将柄环部拍打在术者掌心上,传递时要避免术者同时将针钳和缝线握住,缝针的尖端朝向手心,针弧朝背,缝线搭在手背或用手夹持。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八页。
又称牵开器,有不同形状、大小,用于牵开切口、显露术野。拉钩种类繁多,大小、形状不一,宜根据手术部位、深浅进行选择。
注意:
拉钩浸湿后方可使用,防止拉钩面磨损组织
拉钩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八页。
递拉钩前应用盐水浸湿。握住拉钩前端,将柄端平行传递
拉钩
传递法
第二十四页,共二十八页。
咬骨钳传递法 枪状咬骨钳握轴部传递,手接柄,双关节咬骨钳传递,握头端,手接柄。
第二十五页,共二十八页。
锤、凿传递法 左手握凿端,柄递给术者左手,右手握锤,手柄水平递术者右手。
第二十六页,共二十八页。
缝线传递法
徒手缝线法
洗手护士左手拇指与食指捏住缝线的前1/3处并拉住缝线,右手持线的中后1/3处,水平递给术者,术

器械传递的原则与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