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谁降低了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谁降低了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
含 岭 一 晟 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高企的不良贷款比率长期以来是监管当局致力解决的问题,这一比率的降低是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改革过程当中无法绕开的环节。
从上届政府始,每年要求下降3个百分点的任贷款率降低的分子因素分母因素“贡献度”进行分段考察。计算结果见表三。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2003年前9个月,分母因素“贡献度”重又提高,分子因素的“贡献度”%%;但第4季度,情况根本好转,分子因素“贡献度”迅速回升,%。其原因显然在于前9个月贷款增加过猛。
第二,2003年第四季度延续了2001年~2002年分子因素“贡献度”逐步提高的趋势。其原因在于:一是由于人民银行的贷款规模控制和中国银监会的贷款质量控制措施频出,贷款增长过猛势头得到遏制;二是和资产保全能力的提高导致不良贷款余额大幅度下降;三是随着五级分类贷款办法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实施已近三年,假正常贷款逐步被揭露,由其所现形的不良贷款数额越来越少。尤其是后两个因素的作用,更是随着中国银监会组建完毕,大力倡导和实施专业化审慎银行监管措施的逐步到位而凸现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也使用贷款四级分类数据对2003年的不良贷款比率的下降进行了分段分析,结果发现,2003年前3个季度和第四季度,%%,分母因素“贡献度”%%(见表四)。
之所以四季度的五级分类下分子因素的“贡献度”%远远低于四级分类法下的同期分子因素的“贡献度”%,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中国银监会出台《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及新发放贷款现场检查方案》,自2003年10月起对国有银行自2002年2月1日以来的五级分类法实施情况进行现场检查,由此可能揭露出了一些假正常贷款;二是五级分类法以未来现金流预测情况作为判别借款人有无还款能力的核心依据,而非以是否逾期为标准,这样即使是近期发放的贷款也可能被认定为不良贷款,以上两个因素导致的“新增”不良贷款部分冲销了不良贷款余额减少的贡献,反映在五级分类法下,就大大降低了分子因素的“贡献度”。
但数字后面的实际情况表明,2003年以来银监会大力推进五级分类贷款办法和标准,并由此进行的各种真实性检查无疑又一次促进了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分类及质量的真实性,为今后的提呆拨备、做实利润和充足资本奠定了重要的工作基础。

“分子”还是“分母”?

根据以上的计算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六个结论:
其一,不良贷款余额减少和贷款余额增加都是导致2001年~2003年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降低的重要因素。
其二,贷款余额的增加对于2001年~2003年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降低的“贡献度”更大一些。同时,必须考虑前述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即2000年以后很多原本“正常”的贷款或假正常贷款还原成不良贷款,统计上抹杀了不良贷款余额降低因素对降低不良贷款率的“贡献度”;中国整体经济的高速增长对于银行贷款总量的增加有着必然的要求,分母做大目的并不全在于所谓的人为掩盖不良贷款率。
其三,2001年~2003年增加贷

谁降低了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史湘云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