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兴县北河中学高中语文柳永的词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 5 少年游北宋柳永参差烟树霸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兰陵王柳北宋周邦彦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 又酒趁哀弦, 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 半篙波暖, 回头迢递便数驿, 望人在天北。【注释】(①蘅臯:生长香草的江边高地。②隋堤:汴河之堤,隋炀帝时所修。③寒食:清明前一天为寒食。榆火:朝廷于清明节取榆、柳之火以赐百官。(1 )划线句都借折柳伤别,但写法不同,请简要分析。(4 分) (2 )请分析两首词末句中“独自”和“愁”在情感表达上的妙用。(3 分) (2) 答:“独自凭兰桡”句, 收景出人, 以人物行动见意, 把读者引入词情最苦处,“独自”二字下得沉重,写出自己带着深深的别离愁情倚着船浆孤身飘零而去的愁苦况。“愁一箭风快”“愁”字下得新奇,代行者设想,风顺船疾,行人本应高兴,词里却用一“愁”字,因为有人让他留恋着。回头望去,那人已若远在天边,只见一个难辨的身影,“愁”字包含着无限的怅惘与凄惋。宋词柳永《少年游》阅读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满江红①柳永暮雨初收, 长川②静, 征帆夜落。临岛屿, 蓼烟疏淡, 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 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桐江好, 烟漠漠。波似染, 山如削。绕严陵滩畔, 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③?平生况有云泉约④。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⑤。〔注〕①词人中进士后, 被授予睦州团练推官, 此词为赴任途中所作。②长川, 即下片词中的桐江。③成底事: 一事无成。④云泉约: 指退隐山水之间的约定。⑤仲宣: 王粲, 建安七子之一,有《从军行》五首。《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 8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5 分) 8.(5分)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的特色。(2分) 词人先写了一系列的静景: 傍晚雨停, 桐江波静, 夜幕来临, 舟船帆落; 蓼草疏淡如烟, 芦苇萧索。然后写了动景: 江上渔船飞快的行进, 闪烁着灯火回归村落, 做到了动静结合。(2分)“飞短艇”,“载”“归村落”, 这些动景更加衬托出环境的静寂。(1 分) 9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上下片加以分析。(6 分) 9.(6分) 表达了词人厌倦仕途, 渴望归隐之情。(2分) 上片通过写雨后秋夜的疏淡、萧索之景烘托作者凄凉的心情; 渔人急于归家, 反衬出作者漂泊的孤独和凄苦, 表达出作者渴望结束漂泊,怀乡思归的心情。(2 分)下片写桐江雾浓波染,两岸峰峦如削,这样的自然美景和“区区成底事”的宦途形成了强烈地对比, 继而借王粲的诗, 表达出自己对游宦生活的厌倦和向往自然的归隐心理。(2 分) 2013 年高考诗歌鉴赏:柳永《满江红· 暮雨初收》赏析满江红柳永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鸟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 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桐江好, 烟漠漠。波似染, 山如削。绕严陵滩畔, 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 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在这首词中, 柳永首创《满江红》调名, 此
河北省定兴县北河中学高中语文 柳永的词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5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