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步调查
信息社会的高科技,商品经济化的高效益,使计算机的应用已普及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计算机虽然与人类的关系愈来愈密切,还有人由于计算机操作不方便继续用手工劳动。为了适应现代社会人们高度强烈的时间观念,学籍管理系统软件将会为教学办公室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现今学籍管理的繁索给具有强烈时间观念的行政人员带来了诸多不便,教学办公室缺少一种完善的学籍管理软件,为了对学生档案的管理方便,开发人员完成了全面的调查与分析,同时与目标用户进行了多次深入沟通,并在次基础上着手开发《学籍管理系统》软件。
学籍信息系统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包含很多的信息数据的管理,现今,有很多的学校都是初步开始使用,甚至尚未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根据调查得知,他们以前对信息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基于文本、表格等纸介质的手工处理。尽管有的学校有计算机,但是尚未用于信息管理,没有发挥它的效力,资源闲置比较突出,这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的基本环境。
数据处理手工操作,工作量大,出错率高,出错后不易更改。学校采取手工方式对学生情况进行人工管理,由于信息比较多,学生信息的管理工作混乱而又复杂;一般学生情况是记录在学生证上,学生的入学和内容记录在文件中,学校的工作人员和管理员也只是当时对它比较清楚,时间一长,如再要进行查询,就得在众多的资料中翻阅查找了,造成查询费时费力。如要对很长时间以前的学校进行更改就更加困难了。
基于此问题,本项目要建立一个学籍管理系统,使学校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学校管理的随意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及时、准确、查询、修改和注销学生及对学生的信息进行很好的管理。
2可行性研究
管理上的可行性
在初步调查的过程中,在与管理员和有关领导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到管理员和有关领导对开发学籍管理系统有积极性,从目前的管理来看也有基本规范,管理员职责分工明确。人员素质也可以,能够进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系统对组织机构也不会有大的影响。因此在管理上是可行的。
技术上的可行性
管理学生学籍的有一台计算机,配置能满足常用软件的运行,可以运行以后开发出的学籍管理系统,学院有一个实验室和信息管理教研组,有技术力量和条件进行系统开发,并且系统不大,对功能要求不高,因此在技术上也是可行的。
经济上的可行性
因为已有一台计算机,基本硬件设施已满足,只需购买一台打印机即可,另外软件开发由本院教师完成,需对工作量适当进行补贴,通过与学院领导沟通,可以做到,因此在经济上也是可行的。
通过以上可行性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学院学籍管理系统的开发在管理上、技术上、经济上都是可行的,可以立即开发。
3详细调查
详细调查方法
(1)面谈
即通过与有关人员面对面交谈来获取有关信息,可以是一对一的专访或一对多的座谈。
(2)问卷调查
即通过设计制作调查表,向被调查者发放调查表进行调查的方式。根据被调查者的特点选择用选择题还是问答题,要向被调查者阐明调查的目的及关系,采用匿名或自愿署名等方式。
(3)阅读文件或历史资料
通过阅读组织的文件与历史资料,可间接了解组织的相关信息。
(4)实地观察与实践信息
收集人员直接观察或参加现行系统的业务实践,这是缩短用户与开发人员距离、取得共同语言的最好方法。缺点是浪费时间。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根据上面的分析就可以设计出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各种数据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基本信息
学生
学生成绩信息
学生班级信息
学生课程信息
本系统的实体有:学生实体,班级实体,-R图如下:
学生实体E-R图
班级
所在教室
班号
所在班级
班主任
班级实体E-R图
课程描述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课程
课程编号
课程实体E-R图
年级
包括班级
年级名称
设置课程
年级实体E-R图
学生
年级
课程设置
课程
班级设置
班级
年级设置
考核过程
实体之间关系E-R图
根据分析,本系统业务流程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有关学籍等信息的输入,包括学生基本信息、所在班级、所学课程和成绩等。
●学生信息的查询,包括学生基本信息、所在班级、已学课程和成绩等。
●学生信息的修改。
●班级管理信息的输入,包括班级设置、年级信息等。
●班级管理信息的查询。
●班级管理信息的修改。
●学校基本课程信息的输入。
●基本课程信息的修改。
●学生课程的设置和修改。
●学生成绩信息的输入。
●学生成绩信息的修改。
●学
学籍管理系统系统分析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