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9《浣溪沙》知识点归纳.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9《浣溪沙》知识点归纳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9《浣溪沙》学问点归纳
  一、创作背景
  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写下此词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9《浣溪沙》知识点归纳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9《浣溪沙》学问点归纳
  一、创作背景
  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写下此词。
  二、注释
  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浸:泡在水中。
  萧萧:形容雨声。
  子规:又叫杜宇、杜鹃、催归。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六、七月呜叫声更甚,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如同盼子回来,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规。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慨时间的消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间的消逝。
  三、古诗大意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萧萧,布谷声声。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间的飞逝啊!
  四、古诗赏析
  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擅长因缘自适。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逆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看法。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景色自然明丽,雅淡清美;下阕抒发使人感奋的争论,即景取喻,表达有关人生感悟,启人心智。全词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
  上阕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无泥。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布谷的叫声。作者此际闲逛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唤起内心对大自然的宠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下片诗人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争论。这种争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摅写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人生长恨水长东,光阴如同昼夜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9《浣溪沙》知识点归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ama1
  • 文件大小12 KB
  • 时间2022-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