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凡至伟【事迹】: 1939 年,卓琳与邓小平相识相知,共结连理。革命战争期间,卓琳在枪林弹雨中紧紧跟随邓小平。从太行山到大别山,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解放后,邓小平成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卓琳在身后甘当无名英雄,相夫教子。十年动乱中,卓琳又陪伴邓小平在江西度过流放生活; 1997 年邓小平逝世后,她亲自赴港见证香港回归,替小平同志完成遗愿。那两天,她彻夜未眠,非常高兴。2008 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她毅然把个人的 10万元积蓄捐给了灾区人民。 2009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卓琳的颁奖词: 彩云之南的才女,黄土高原上的琼英。携小平手五十八载,硝烟里转战南北, 风雨中起落同随。对她爱的人不离不弃,让爱情变成了信念。她的爱向一个民族的崛起,注入了女性的坚定、温暖与搀扶。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陈淮这样评价她: 不动摇,一生不动摇,历尽沧桑绝不动摇。不是因为她是谁的夫人,而是因为她是一个不可动摇的人。陈小川:她默默地站在一位时代伟人背后,用坚定的信仰和深深的爱,支撑着伟人度过劫波,支持着伟人创造新时代。在近 30年中录中,应该有她重重的笔墨。朱邦月一家之主【事迹】: 40多年前,朱邦月的朋友临终时,将两岁的儿子以及怀着 5个月身孕的妻子托付给他。朋友恳求的眼神让朱邦月做了一个他至今未悔的决定:迎娶朋友的遗孀,并将朋友的两个儿子养大。 1986 年5月,朱邦月单腿残疾后病退。随后,妻子和两个儿子又都得了绝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1991 年,母子三人的病情开始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靠单腿的朱邦月照料。每天起床后,朱邦月先装上假肢,然后开始打扫卫生,洗米做粥,帮母子三人起床,帮他们洗脸刷牙,喂早饭。随后,他还要上街买菜,为全家人准备午饭。傍晚,他要轮流给三个人擦洗身体。晚上,还得想着夜里起床给他们逐一翻身。一晚上起床数次。这样的日子,朱邦月过了近 20年。但他始终坚持,因为他知道,他是一家人生命的烛光,点燃着一个家庭的希望。 2009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朱邦月的颁奖词: 这个奇特的家庭,集中了世界上最多的苦难,也凝聚了人间最真的情感。头发花白,面带微笑,这个温和而坚定的老人,胸中盛满四十年的艰难。他这支拐杖, 是一家人的翅膀。他这双肩膀,扛住了生命的重量。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易中天这样评价他: 一诺千金四十年,男儿侠义在双肩。感天动地朱邦月,长驻真情在世间。朱玉这个最为普通的中国男人,以病残之躯的微弱之火,照亮着在别人眼里异常坎坷的生活,虽然生活艰难,但,此处依然有光明。阿里帕?阿力马洪母爱最真【事迹】: 从1963 年收养邻居家的 3个孤儿开始,维吾尔族阿妈阿里帕又先后收养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 4个民族的 10余个孤儿。为了不让孩子们饿肚子,阿里帕的丈夫阿比包每天下了班就去帮人家打土块。阿里帕则每天都要到菜市场捡别人不要的蔬菜。虽然家里养了两头奶牛,但谁也不舍得喝奶,全部卖了换钱以支付孩子们的学费和购买生活必需品。 2008 年8月,操劳一生的阿比包病逝。子女们争抢着赡养阿里帕老人。每到过年过节,孩子们都会回家团聚, 180 多口人围在老人身边。每当有孩子问: “阿妈,你对哪个孩子最好? ”老人总会大笑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一样亲!” 2009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阿
20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