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架栽培槽栽培草莓效果研究.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架栽培槽栽培草莓效果研究
彭月丽 王秀峰 杨凤娟 陈向梅 李好 凌霄 池田秀夫 摘 要:日本广泛应用的草莓高架袋栽模式为对照,以草莓品种丰香为材料,设计了一种草莓高架栽培槽,研究了2种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营养生长、生理特性以及果定净光合速率(光强设置为800 μmol?m-2?s-1)。TTC法测定根系活力。
④果实产量、品质 统计各处理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手持折光仪(成都光学仪器厂)测定;可溶性糖含量用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滴定酸含量用NaOH中和滴定法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测定;VC 含量用二甲苯萃取比色法测定。
采用Excel 和SPSS 。
2 结果与分析
不同栽培模式的基质温度变化
温度是影响草莓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重要因子[8]。由图3和图4可以看出,2个处理的基质温度日变化均随气温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且升高、降低的变化均滞后于气温变化。夜间气温较低,基质温度也较低,但仍比气温高。图3表示了晴天气温和基质温度的变化,早晨卷起保温被后,棚内气温逐渐上升至通风前达到最高,通风期间温度降低,关闭通风口后,温度稍回升,之后随棚外气温的降低而降低,至第二天开棚前达到最低。不同月份T1基质温度随棚室气温升高、降低的速率均低于T2,中午至傍晚温度低于T2,晚上温度高于T2,这可能是因为T2的栽培袋是一个封闭的袋子,表面积较大,且底面有孔与外界空气联通,吸热、散热的速率均较大。图4表示了阴天气温和基质温度的变化,其中由于阴天情况下通风时间较短,所以未出现中午温室内气温降低的现象。T1、T2基质阴天温度变化规律与晴天相似,但夜间温度相差较小。图3、4均显示T1变化滞后于T2,且T1最高温低于T2、最低温高于T2,说明T1基质温度变化较平缓,受外界温度影响较小,保温性较好。其原因可能是T1栽培槽有两层膜构成,两层膜之间有一定的空气间隙,具有较好的隔热保温作用,且基质表面覆盖PE薄膜也有一定的增温、保温作用,因此受气温影响稍小,保温性优于T2。
由表1可以看出,2008年12月至2009年5月,T1最高温度均低于T2,最低温度均高于T2,且平均温度高于T2,这与图3,4中呈现规律相吻合。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营养生长状况的影响
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营养生长状况指标可以反映植株的适应性和生产潜力[8]。由表2表明,处理T1株高、茎粗、叶面积、叶柄粗及根鲜质量均稍大于处理T2,但差异不显著,但其单株根数和叶片数显著多于处理T2。可能是由于T1处理栽培槽夜间保温性较好,温度较高,更有利于根系利用白天积累的碳水化合物。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2个处理的植株叶片净光合速率差异不显著。说明2种栽培模式对草莓功能叶的净光合速率影响较小。定植1个月后,T1根系活力较强,是由于T1保温性较好,夜间温度较高,较有利于根系生长,从而提高了根系活力。而定植后3个月和5个月差异不显著,可能是由于立春(2月4日)以后,随着外界气温的升高,基质温度也逐渐升高,温度对其影响相对较小。
不同栽培模

高架栽培槽栽培草莓效果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抱琴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2-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