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系统是指具有某些特定功能,按照某种规律结合起来,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所有物体 的集合或总和。
系统的基本属性:整体性、相关性。
系统的三个研究方面、实体、属性、活动。
离散事件系统、集中参数系统、分布参数系统研究方法:控制论绝对值相 差很大,数学上表示为max|Re入j|>> min|Re入j|。则此系统为病态系统。
离散相似法:将一个连续系统进行离散化处理,从而得到等价的系统离散模型,此种方 法按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建立仿真模型。
a a a a a a I i I |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平平平平平平 t I [ iji i , 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
******第四章***************
离散事件系统是指受事件驱动、系统状态跳跃式变化的动态系统,系统的迁移发生在一 串离散事件点上。
离散事件系统的基本要素:实体(临时实体、永久实体)、事件、活动、进程,属性状 态、仿真钟、规则。
离散事件动态系统DEDS(distributed Event Dynamic System):分类:不带时标的DEDS模 型:有限状态自动机模型、 petri 网络模型、过程代数模型、时序逻辑模型;带时标的 DEDS 模型:赋时 petri 网络模型、排队网络模型。
离散事件系统建模方法:实体流图法(EPC)、活动循环法(ACD)、petri网法。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基本步骤:系统建模、确定仿真算法、建立仿真模型、仿真程序设 计及运行、仿真结果分析。
采用事件步长法仿真程序的组成,主要有以下部分:仿真时钟、事件表、系统状态变量、 初始化子程序、事件子程序、调度子程序、时钟推进子程序、随机数产生子程序、输出 函数子程序、统计计数器、主程序。
时间步长法:把仿真过程分为许多相等的时间间隔、程序按此步长前进的时钟就是仿真 时钟。
事件步长法:以事件发生的时间为增量,按照时间的进展,一步一步的对系统的行为进 行仿真,直到预定的仿真时间结束为止。
事件步长法和时间步长法的主要区别: 1 两者都是以时间增量来考察系统状态的变化, 在时间步长法中,仿真时钟以等步长前进;事件步长法中,仿真时钟的步长取决于事件 之间的间隔;2 时间步长法在一个步长内,认为系统所处的状态相同,所选步长大小将 影响系统仿真的精度;事件步长法中,每个事件的发生不需要人为的选取步长,步长的 大小对仿真精度影响较小;3 时间步长法每步进一个步长就要对整个系统进行一次全面 考察,即使状态没发生变化也要扫描;事件步长法只有在某一事件发生时才进行扫描;
事件表是一个有序的记录表,每个记录包括事件发生时间、事件类型等内容。在某些离 散事件的仿真中,采用时间表的形式进行调度。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策略:事件调度法、活动扫描法、进程交互法。
排队系统的组成:到达模式、服务机构、排队规则。
第五章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对象、消息、类、方法。
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特征:封装性、继承性、多态性、动态联编。
对象:=< 接口,数据,操作〉
UML 的组成:构造块、关系、 UML 规则、 UML 公共机制、 UML 扩展机制、 UML 体系结 构与图。
UML 建模元素包括构造元素、行为元素、分组和注释四种类型;关系主要包括关
仿真技术知识整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