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兰市中小学“两修三课”教案用纸(正页)
课题
世说新语
年级
七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授课日期
总第( )课时
研修主题
教
学
目
标
知识和技 能
1、阅读浅易文言文,妻也.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提问:大家对于课文有没有什么疑问?(引入下面的问题组)
(1) 文中的这一家人是在一种怎样的气氛下聚会的?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文章交代咏雪背景只有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和儿女讲论文义.”别看这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书官宦之家,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快乐地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轻松,温馨)(内集,欣然,大笑)
(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仰)
明确;下面接着写主要事件-:“白雪纷纷何所似?
“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当然是谢太傅谢安,听众是“儿女”、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2)“公大笑"一句中省略了谢安的话,假设你是谢安,你会说出什么话来?“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
4、 总结: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境和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如今我们面前。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炼生动的语言,点出了人物和环境的特点,使之跃然纸上。这一那么被编入书中“言语”,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谁的语言好,谁都不好,可一望而知。这正是本书叙事的一大特点。
”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来了两个答案,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非常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但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说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这两首词把风光和人物情感交织在一起,表达的是什么情感?(都表达了思念之情)。大家能不能想一些恰当的比喻来形容不同的雪景。
四、 拓展延伸:
我们先看看苏轼的两首词,都和飞雪有关:“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陶潜.……”五、布置作业:学生分角色朗读,老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第二课时
一、 检查第一篇的学习情况。
二、 疏通句篇:《陈太丘和友期》
-—请学生试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三、 理解文义、探究深层含义: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自读过程中有疑问那么举手提出)
1、结合书下注释,理解句意、文意(如有不懂的地方可由全班讨论)
译文: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
2、 请大家在讨论时注意以下句子中的词:
陈太丘和友期
陈太丘和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世说新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