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力学知识归纳一、长度测量 1 、长度测量最常用的工具:刻度尺。 2 、长度的单位:千米( km) 、米( m) 、分米( dm) 、厘米( cm) 、毫米( mm) 、微米( μm) 、纳米( nm)。 3、米是长度国际单位的主单位。 4 、刻度尺使用前要观察:零刻线、量程、分度值。 5 、刻度尺的使用: (1 )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 (2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6 、读数——有效数字读法(1 )了解刻度尺的分度值; (2 )读出长度末端前的刻线读数; (3 )多余部分自己估读; (4 )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7 、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8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二、速度、路程和时间 1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宏观运动) ,简称运动。(微观运动在热学部分复习) 2 、参照物的定义:说物体在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另外的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4 、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5 、匀速直线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6 、速度的公式: 速度= 路程/ 时间 v=s/t 7 、速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1 )单位:米/秒读作米每秒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2 )单位换算: 1米/秒= 千米/时 8 、速度值的物理意义: 例: 7 .2米/ 秒: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 1 秒内通过的路程是 7 .2 米。变速运动定义:常见的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平均速度,它等于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9 、平均速度 10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1 )计算路程、时间、速度。(2 )计算路程、时间、速度的比值。(3 )多段路程、时间、速度的计算。(4 )过桥及往返问题。三、力和运动 1 、力(1 )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3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 N 表示。(4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5) 测量: 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 、牛顿第一定律(1 )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 )内涵: 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3 、惯性(1 )定义: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2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二力平衡(1 )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2 )受力平衡的物体的状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 ①大小相等; ②方向相反; 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 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6 、重力、弹力、摩擦力(1 )重力①概念: 地面
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归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