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太阳为之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106、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仍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117、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
124、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鞭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125、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126、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131、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137、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哺所小有潮热,138、小结胸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141、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栗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146、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147、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鞭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也,宜半夏泻心汤。
152、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仍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呕即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知也,十枣汤主之。
161、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嗳气不除者,旋覆代赭石汤主之。
163、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下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165、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168、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69、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72、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173、伤寒,胸中有热,胃下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176、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177、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179、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186、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187、为阳明病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也,也。
199、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发黄。208、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大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其大泄下。
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已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之。212、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
伤寒论选读条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