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开发思维历史教学论文(共2427字).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开发思维历史教学论文(共 2427 字) 一、创设问题情境,是启发思维的前提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带有“问题”的教学情境。古语云:“学源于思、思起于疑。”苏联心理学家马秋斯金的研究表明, 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导为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 揭发矛盾,启发思维,使课堂教学真正地活起来。例如,在教学《五四爱国运动》一课时, 我引导大家回忆“府院之争”及我国派十五万华工参加协约国方面作战的过程, 着重指出中国也算是个战胜国。然后, 又着意讲解在“巴黎和会”上中国领土被重新瓜分的辛酸历史, 引起学生的兴趣, 从而激发学生提出了如下疑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中国也是战胜国, 为什么在巴黎和会上却被当作战败国被瓜分? ”从而取得很好的设疑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优秀的问题情境, 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会引发学生思维的涟漪扩散,使学生学得更多、更好。二、开展课堂讨论,是开发思维的动力讨论是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是开发思维的动力源泉。高中学生, 他们思想活跃, 兴趣广泛, 善于思考, 理性思维能力已有较大提高。因此, 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创设讨论课题, 开辟群众讨论, 鼓励学生争论, 这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有利于学生所学的知识在讨论中而丰富起来。例如, 我在课堂上讲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一目时, 曾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把民族资产阶级对待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工人阶级的几种不同态度进行分析对照, 并引导学生运用大量历史事实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最后归纳总结。这样, 学生就对民族资产阶级为什么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这一问题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在讨论中, 同学们收获了各方更为全面的知识, 思维方法有了改变, 学会了从多层次多角度去看问题。又如, 我在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影响”时展开了一场讨论会。有的同学认为: 鸦片战争打断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 从此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给中国带来的是“屈辱”。有同学会说, 正是由于这场战争, 才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也有同学说,西方列强不断侵略中国,这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但是, 这种奇耻反过来促使了中华民族觉醒, 忍辱负重, 抗争探索……通过对“鸦片战争”的讨论,加深了同学们对鸦片战争影响的认识。更重要的是, 通过思维锻炼, 我发现学生的思维开阔了, 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许多。三、丰富史料教学,是发展思维的基础前苏联学者莱纳说过, “任何思维的进行都必须要有思维的材料, 否则思维的操作就无从谈起, 历史思维的培养尤其如此”。在历史教学中, 如果离开了基本的历史材料, 教学只能是空谈。由于不知道所接受的历史知识是怎样而来,死记硬背的历史知识只用作应付考试,丧失了实际应用价值。这样的历史教学,是违背历史教育本质的,是没有意义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能力目标”中明确提出,“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明确提出, “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要求做到论从史出, 史论结合”, 这就对教学中史料的运用提出了明确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史料, 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读懂读通的基础上分析史料, 最大限度地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结合史料思考问题, 充分发挥史料应有的作用来体验论从史出, 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

开发思维历史教学论文(共2427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58 KB
  • 时间2017-03-2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