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14
**新建工程边坡支护设计
*****工程勘察院
二○一*年*月
**新建工程边坡支护设计
法定代表人:
单位技术负责:
4 设计方案
挡墙工程
边坡按1:,坡面采纳板肋式锚杆挡墙支护,挡墙高度2—8m,总长约263m。
,,,,挡墙内设双层钢筋网,竖筋和水平分布筋均为HRB400直径16mm,间距200mm,混凝土强度C30,钢筋爱护层厚度5cm。,,基础纵筋HRB400直径18mm,箍筋HRB400直径16mm,间距150mm;,,基础纵筋HRB400直径16mm,箍筋HRB400直径8mm,间距200mm。。
挡墙锚杆水平间距2m,竖向间距2m,采纳全长粘结型锚杆,锚杆孔径110mm,入射角20°,锚杆钢筋HRB400直径25mm,长度4m、6m。端部弯折和肋柱竖筋焊接。锚头处增设2根HRB400直径18mm附加吊筋。砂浆强度M30,~,~,~。
肋柱间壁板设泄水孔,,水平间距2m,竖向间距2m,孔径Φ50,采纳PVC管制作,外倾坡度5%,进水侧设砂砾石反滤包,并用透水土工布或棕丝网绑扎坚固。泄水孔优先设置于裂隙渗水点处。
排水工程
削坡边界外推5m设置一道截水沟,断面矩形,,,,总长250m,地形坡度大于10%时应设置跌水台阶。
3 / 16
监测工程
(1)施工过程中监测
在削坡开挖整个过程中进行全过程监测,实行信息化管理。建议做如下的监测:
①施工时指派专人对边坡开展巡查监测工作,发觉异样状况应刚好停工,马上支配施工人员撤离,并向有关单位上报。
②施工阶段每天至少监测1次,非正常状况下增加观测次数。
③施工期间每天有专人收听气象预报,提早做好预防大暴雨等恶劣天气的打算。
(2)完工后监测
①支护工程完工后,在墙顶及边坡后缘平台共设置13个监测点,观测位移量、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监测点的布设详见平面图,详细制作见监测桩大样图。
②完工后监测周期不短于1个水文年,以宏观巡查观测为主,GPS精确测量为辅。宏观巡查观测正常频率3~4次/月,雨季5~6次/月,遇强降雨应加密监测频率,应作详尽记录。GPS精确测量每1次/2月,共6次。
③边坡工程施工过程及监测期间遇到下列状况应刚好报警,并实行相应的应急措施:
(a)有懦弱外倾结构面的岩土边坡支护结构坡顶有水平位移迹象或支护结构受力裂缝有发展;无外倾结构面的岩质边坡或支护结构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达到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允许值;土质边坡支护结构坡顶的最大水平位移已大于边坡开挖深度的1/500或20mm,以及其水平位移速度已连续3d大于2mm/d。
(b)支护结构中有重要构件出现应力骤增、压曲、断裂、松弛或破坏的迹象。
5 / 16
(c)边坡底部或四周岩土体已出现可能导致边坡剪切破坏的迹象或其他可能影响平安的征兆。
(d)依据当地工程阅历推断已出现其他必需报警的状况。
5 质量和施工要求
挡墙施工要求
① 坡体开挖应采纳逆作法施工,自上而下分台阶进行开挖,上部边坡开挖完成后应刚好进行板肋式锚杆挡墙施工,待上部边坡支护工程完工后再进行下部边坡的开挖。
当边坡变形过大,变形速率过快,周边环境出现沉降开裂等险情时,应暂停施工,并依据险情状况采纳下列应急处理措施:
(a)坡底被动区临时压重;
(b)坡顶主动区卸土减载,并严格限制卸载程序;
(c)做好临时排水、封面处理;
(d)临时加固支护结构;
(e)加强险情区段监测;
(f)马上向勘察、设计等单位反馈信息,刚好按施工现状开展勘察及设计资料复审工作。
② 挡墙基础、墙身分段进行施工,严禁全断面开挖。
③施工前要作好地表排水,保持基坑干燥,岩石基坑应使基础紧靠基坑侧壁,使其和岩层结为整体。
④ 挡墙背侧应紧贴坡面,不留空隙。
⑤ 锚杆成孔及注浆严格依据相关规范要求组织实施,应随机抽取锚杆总数的
5 / 16
3%且不少于3根进行抗拔试验,锚杆抗拔力不小于120kN。
⑥ 锚杆孔内灌注砂浆强度M30,采纳从孔底到孔口返浆式注浆,,注浆应一次完成,中间不得间断。
⑦ 灌浆前应先清孔,排放孔内积水。
⑧ 锚杆应居中设置在锚杆孔中,。
工程边坡支护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