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4 年丛台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题教研室文科组一、填空。 1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2 、语文的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 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4、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也应是语文实践。 5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的课程,学习资源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6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 2 和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和。 7、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 鼓励、, 充分激发他们的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的确定, 的选择, 的设计, 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8 、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注重、和, 注重和熏陶感染; 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9、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注重的学习和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提高,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10 、语文课程应该是而的。 11 、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重视, 在实践中和。 12 、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 。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3、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 10条,第3 条要求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养成语文学习的和, 掌握最基本的。 3 14、、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 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15 、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 首先要。话题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6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教科书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 20 、写作是进行的重要方式,是、、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 ,应引导学生, 热爱生活,表达。” 21、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 沟通, 充分利用学校、、等教育资源。 22 、阅读是学生的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和,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代替学生的;要善于通过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也要防止来代替个人阅读。 23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概念、定义。 24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 。提倡,多读书, ,读好书, 。 4 25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不说假话、、,并且。 26 、写作教学应抓住、、、、加工等环节, 指导学生在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和、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27、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和的能力,使学生具有。 28、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整体发展、课程与课程的沟通、与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贴近。 29、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 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作用。 30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和的能力。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 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 31、《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年级“能写简单的和,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 。学写,学写。” 32、“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是第学段的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 5 33 、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和;准确拼读;正确书写、和;认识;熟记《》。 34、结合和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在阅读中积累。借助读物中的阅读。 35 、阅读浅近的、、,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和, 对感兴趣的和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36 、诵读、和浅近的,展开,获得初步的,感受。 37 、第一学段要求背诵优秀诗文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字。 38 、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写, 写。 39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和中学到的词语。 40 、学说,逐步养成的习惯。 41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
2014年小学语文课标试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