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隔代教育关爱留守学生
郑挺谊 李华 摘要:选取贵州和浙江部分县、市山区学生为调查对象,了解到留守学生“隔代教育”现象在山区中小学相当普遍,并对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学习、心理、生活等方面的问题突出,剖析了隔代教关注隔代教育关爱留守学生
郑挺谊 李华 摘要:选取贵州和浙江部分县、市山区学生为调查对象,了解到留守学生“隔代教育”现象在山区中小学相当普遍,并对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学习、心理、生活等方面的问题突出,剖析了隔代教育的主客观原因,建议在政策、学校、家庭、村居等方面解决留守学生教育问题,营造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密切配合的关爱环境,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留守学生;隔代教育;问题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11-031-02
一、调查目的及方法
“留守子女”教育问题已成为家庭之痒、教育之难和社会之痛,留守学生“隔代教育”是无法回避的社会现实。2010年,中国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逾八成隔代或临时监护。我们从山区中小学参加家长会人员中,很清楚地看到:留守学生隔代教育现象相当普遍,他们在心理健康、学业成绩、个性发展、道德品质等方面问题突出,比父母在家的学生难以管理。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留守学生的隔代教育问题现状,探讨问题根源,并寻求解决方案。
我们课题组选取了贵州省遵义市、六盘水市、浙江省泰顺县位于山区的学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在27所学校的支持配合下进行了学生问卷调查,期间走访了12个家庭,个别访谈18人次。
二、调查结果
调查表明:贵州和浙江这两省山区的留守学生的比例非常接近,都占在校学生的20%左右。调查表明:两地留守学生父母在外地,由(外)祖父母监管的最多,占半数以上,孩子的生活全由老人负责。调查表明:留守学生因为在城里高昂的学费和有关歧视问题,很多家长外出不愿意带着儿女,更多的孩子留在山区就读,成为留守学生。
调查表明:祖辈间的代沟使留守学生缺少有效的交流,尽管祖辈为孩子付出了不少心血,但孩子有心里话、受了委屈也不愿和他们讲。
个案访谈:在走访中,我们与一位小学五年级顽劣不驯的学生的家长通话时,她说孩子不但上课捣乱,还乱花钱,每天在校门口小店里就要花掉30多元钱。她分析说,儿子被他奶奶宠坏了,她叫奶奶不要乱给儿子零花钱,但奶奶还是有求必应地给孙子,有不对的地方,也是宽容甚至放任。由于溺爱和护短,造成孩子很难接受父母、老师的严格要求和批评,形成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失去了必要的教育。
三、原因分析
,重养轻育,迁就溺爱,过于偏袒。接受隔代教育的留守学生普遍缺乏生活能力,缺少爱心与进取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祖父母思想观念陈旧,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只养不教,甚至纵容护短。过分保护和溺爱遏制了留守学生的独立能力和反省意识,增加了其依赖性,使他们变得更娇气,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等。
,物质满足,替代教育,没有节制。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孩子的生活需要越来越多,祖父母总是无条件地满足,甚至明知孩子的要求是无理的,也不加以阻止,甚至以物质刺激,这样就导致了孩子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接受挫折的能力。
关注隔代教育关爱留守学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